“熊孩子”过“熊” 需警惕精神障碍
调皮捣蛋的小孩子戏称“熊孩子”,事实上小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调皮捣蛋”也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情。但凡事都有个度,如果过度调皮,或许是精神障碍在作祟。
全世界的父母都为子女不听话而感到头疼。在购物中心,经常可以听到妈妈爸爸冲孩子喊:“不要哭了,我是不会给你买的!”当孩子得不到想要的玩具或者食 物,就会哭闹甚至打人、撒野。家长很是沮丧,动用各种方法都无法让这些“熊孩子”变乖,只好承认自己教育很失败。“熊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有可 能符合美国精神病诊断标准DSM-5中的“对立违抗性障碍”(英文缩写ODD)。这种精神病常导致儿童学业、社交等非常糟糕,严重影响生活和身心健康,需 要进行行为、药物等治疗,以免日后发展成品行障碍甚至反社会人格。
▲对立违抗性障碍(ODD)是一种病态,危害比普通的逆反心理更严重
病例:“熊孩子”长大后破坏烈士纪念碑
2014年 12月5日,加拿大港市金斯顿18岁男孩斯图尔特对一处一战纪念碑进行涂鸦,用金色喷漆在烈士们英勇牺牲的战斗地点刻字上喷出“同性恋”的单词,被人发现 后立刻开溜,随后被警察逮捕。在法庭上,他承认自己搞破坏,但“不知道纪念碑是干什么的”。据悉,斯图尔特在小时候曾被诊断出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还曾因被其他孩子用刀捅伤过而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最后,他宁愿选择接受100天的短期监禁,也拒绝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表现:“对立违抗”≠“逆反心理”
ODD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不听话等一系列不服从、消极抵抗、易激惹、挑衅等令人讨厌的行为特征。他们拒绝遵守大多数人遵守或者约定俗成的 规矩,例如不尊重长者,违抗家长的意愿,容易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常常故意惹恼、挑衅别人,吵架过后又怀恨在心,认为别人冒犯了自己而要进行报复,不 懂得理解和宽恕。有时,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他们却怪别人的不是。有的“熊孩子”到了倔强的程度,不达到自己的目的誓不罢休。种种原因令有ODD的孩子在学 校等公共场所容易惹是生非,但如果只是ODD,患者一般没有品行问题,对别人和小动物没有攻击性,不会破坏物品,也不会撒谎或者偷窃。
很多家长没有把ODD当回事,觉得不就是儿童的逆反心理嘛。心理医生指出,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逆反心理指的 是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别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而ODD是儿童期的一种病态,社会功能受损比逆反心理要严重得多。
据统计,ODD的发病率估计为10.2%左右,男孩稍多于女孩。如果不治疗,约有52%的ODD会持续存在。心理医生提醒,家长要注意ODD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俗称“多动症”)经常共同发病,共病率高达32%~65%,而且有1/3~1/2的ODD合并ADHD的儿童最终发展为品行障碍和成人期的反 社会性人格障碍。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