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贬低妒嫉他人是自卑的表现
吃完晚饭后,孩子们一起坐在椅子上看英语视频,小鱼和小木没有坐在椅子上而是下地到处跑,西西见状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坐的很好,但是小鱼和小木总在到处跑”西西的这种告状的目的就是让老师注意到自己“我坐的很好”,只是不知不觉间通过告状的方式贬低了小鱼和小木。
孩子感觉到不被重视,不被注意或者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比自己强,就产生了嫉妒和自卑心理,如果发现别人有一点的错误,就会企图利用“告状”来贬低他人,抬高自己。案例中的小鱼就是因为觉得自己不被注意,想引起老师的注意,才告的状。
贬低妒嫉他人的具体表现
1、如果同龄人之间如果对方比自己优秀,孩子难以接受,为了显示自己比对方强,处处打压或中伤对方,会打人、骂人或搞恶作剧,针对对方搞小团体等等。
2、这种贬低式的自卑不仅体现在同龄人之间,也体现在对年龄较小的孩子的贬低、挤兑上。因为年龄较小孩子的某些幼稚和不足,刺激了其内心“自己也曾幼稚、不足”的记忆,并唤醒连带的痛苦记忆。因为厌恶曾经的痛苦,所以厌恶眼前具有唤醒功能的人。用心理学语言说,因为不接纳自己,所以不接纳对方。
3、欺负弱者、贬低他人,还有另一层心理含义,就是通过欺负和打压,自己就仿佛站到了当年欺负自己的人的位置上,于是内心里替代性地为当年被欺负的自己解脱了痛苦。同时,欺负和打压也是一种自我麻醉:看,我能欺负笨蛋,说明我不是笨蛋。用心理分析来看,不过是自卑者内在客体关系表达与行为反向。
为什么当一个人的自卑感很强烈时,他可能一反羞怯退让的态度而变成一个咄咄逼人的斗士呢?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自卑感、追求优越是每个人都固有的。正常人一旦体会到自卑感,就力求补偿不足,并力求完善。正是补偿心理机制的作用,自卑感成了许多成功人士进取的动力。而有的人没有因为受伤太深等各种原因,没有控制好自己,因而形成对进行的一种过度补偿。
因为缺乏稳定的自信与自尊,极易受到来自外界环境和事件的影响。偶有小成就,就容易洋洋自得,充满全能感;而一旦遭遇一点挫折,或受他人批评和指责,又会丧失动力和进取心。这时,为了避免陷入自卑的痛苦,会有意或无意地使用更多的自我膨胀机制来保护自己,表现出对他人的不屑、贬低、愤世嫉俗。
面对这类情况,家长首先需要学会分析,孩子告状的原因和目的,如果是出现像西西这样的自卑现象那么需要注意孩子的内心需求,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帮助孩子接纳某些方面的不足和弱小。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