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夫妻吵架应当着孩子的面和好

夫妻吵架应当着孩子的面和好

夫妻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的现象,平时的一些小吵小闹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吵得频繁或者非常严重,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了。因为父母的争吵会让孩子感到没有安全感,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这种相处模式,对孩子以后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孩子有些想法你们不知道,就会忽略掉。而且小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如果经常吵架或打架然后解决了问题,他们也会认为争吵和暴力可以解决问题的。那么为什么夫妻吵架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年幼的孩子会把父母的争吵归咎到自己身上

争吵是一种激烈的情绪反应。大人这种激烈的情绪,在孩子眼里会有怎样的解读,恐怕是很多父母没有认真考虑过的。吴国源表示:“孩子的观察点和大人完全不一样。打个比方,我们去逛街看到的是橱窗里的摆设,五光十色的街景,而同样的场景里,孩子看到的只是密密麻麻的腿和鞋子而已。大人的激烈的情绪,比较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害怕、悲伤、无助等负面情绪。大多孩子都会以哭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恐惧害怕。有时候,也会有其他的表现形式。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个案。夫妻两个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受惊的孩子吓得大哭,小便失禁了。几年之后,孩子都已经上学了,但是只要一紧张恐惧还是会小便失禁。”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理解父母吵架的真正原因。孩子们大多会认为自己是引起父母吵架的根源。特别是有些时候,夫妻之间闹矛盾,却把孩子当出气筒。吴国源提醒说,这会造成孩子心中的黑色记忆和黑色自我认知。孩子会觉得“我是个没人要的孩子,我不听话,都是我的错。”有些孩子拼命努力读书,希望父母能喜欢自己,减少争吵。他们把父母的不和归咎到自己身上,结果一生都很自卑,遇到问题时,还容易采取自杀等极端手段。一般来说,6岁以后的孩子才能对父母吵架的问题有更多的理解和思考,到青春期以后,会完全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个体。

潜移默化中孩子习得用吵架处理事情的方式

孩提时代是学习模仿能力非常强的阶段。而父母往往是孩子首先学习模仿的对象。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激烈争吵,会让孩子看到父母之间在采用攻击性行为解决亲密关系问题和矛盾。当他发现父亲或母亲采用责骂、摔东西,甚至暴力来解决问题,居然使另一方闭嘴了或是胜利了,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学会这些不好的处理方法,并且认为吵架、谩骂、暴力都是解决人际问题的办法,这些方法会被孩子用到自己的社交中——在幼儿园或者学校里面,用这样的方式处理和同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