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爱打扮的心理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因一条在韩国不化妆的孩子甚至会遭遇到同学的歧视的新闻引起了不少年轻的中国父母的担忧,喜欢韩剧、崇 拜韩国明星的孩子,会不会也早早地用起化妆品?作为家长,要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心密码,才能给予孩子合适的引导。
【事件回放】
韩国小学五六年级女生化妆渐成风潮,不化妆还会遭到同学歧视。当地媒体报道称,首尔市某小学6年级女学生金某(12岁)的书包中装有各式各样的化妆品。在午休或课余闲暇时间,金某经常与同学们待在一起,由于同学们都化了妆,因此她也开始化妆。
首尔龙山区某化妆品售货员李某称:“每天有10名以上的初中和高中生来买化妆品,大概有1名小学生来买。”一名小学生表示:“我们班上的女学生大概一半以上化妆,主要通过购物网站购买化妆品。”
当女孩开始爱打扮
是对性别的认同和接纳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在步入青春期。性别认同是青春期的心理成长任务之一。青春期身体的性征开始发育,并且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就是孩子在心理上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和接纳。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
不少女孩的儿时记忆中,都有趁妈妈不在时,偷偷用妈妈的唇膏等化妆品打扮自己的经历,在俞沨怡看来,这样的行为再正常不过了。“这个时期的女孩子越来越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爱打扮了,偷着试用妈妈的化妆品给自己化妆,就是一种很典型的行为。”
专家提醒说:“孩子表现出性别认同是好事情,家长不需要过度担心,但是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比如,告诉孩子成人的化妆品对这个年纪的孩子肌肤非但没有 好处,还有伤害作用。还可以带孩子多参加一些有关美的活动,比如看一些艺术展等等。家长要尊重孩子爱美的需求,也要引导孩子欣赏美。”
社会环境和导向
影响孩子的模仿行为
处于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善于模仿。俞沨怡解释说:“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行为,是青少年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一 个阶段性行为,也是青少年走向成年的一种过渡性行为,本质上反映了青少年在自我确认中对理想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是其特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附属 品’。在此意义上讲,生活需要偶像人物,偶像人物也为生活增添了色彩。依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青少年期的偶像崇拜源自个体的精神分割的需求,青少年 需要认同特定的偶像来强化自我的力量,完成对父母依恋的分割,达到自我独立的一个过渡的过程。而埃里克森的分析心理学则指出,偶像是青少年探索自我同一 性,融入社会的重要媒介,它可以帮助青少年在青春期避免易出现的角色混乱,保持心理平衡。”
韩国大规模的“造星运动”,发达的“美丽”产业促进了娱乐圈俊男美女的产生,而且,在韩国演艺圈,明星们并不介意承认自己通过高明的化妆术或者整容 等手段,让自己的外表更迷人。对于韩国的青少年而言,明星们的示范效应很广泛,信息量也很大,很容易让他们去进行模仿。俞沨怡分析说:“一个行为得以存在 并流行开来一定是基于获益的原则。比如美貌的确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机会,更容易获得一些利益,因此人们会趋之若鹜。但是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产生这样的风气 和价值观,这多少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导向有关,比如宣扬这样的美丽,并告诉大家这个美丽是可以达到的,这就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大的获益。”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