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孩子 让孩子不再任性
很多家长都因为孩子的任性而苦恼,主要是因为父母往往面对孩子的任性束手无策,所以才会很苦恼,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不再任性呢?其实主要看家长怎么引导孩子了。
常听到家长这样抱怨:“我女儿还不到3岁,就爱扔东西,打人,你越是不让她动的东西她偏要动,真是气死人!”“我儿子刚满2岁,特别任性,到商店要这要那的,不给买就躺在地上撒泼、打滚,真拿他没办法!”……上述令父母们感到气恼的儿童任性行为,在儿童心理病理学中被称为“儿童行为失调综合症”,常发生在1~4岁儿童身上,是一种儿童心理偏异的行为。
主要原因是后天教育不良和家长过于溺爱。尽管儿童的过度任性行为也隐含着积极的因素,如渴望接触社会、希望引起大人注意等,但这种行为毕竟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是阻碍儿童人格完善的主要障碍,应采取各种措施加以矫治。矫治应从小抓起,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及早进行正面行为教育。当儿童能够理解“不”的含义时,家长就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反复用言语或表情明确地表示“对”或“不对”,使孩子逐渐对客观事物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标准。对孩子正确的言语、行为应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不正确的言语和行为不姑息、不迁就,抑制孩子任性的“苗头”。
2.在阻止孩子破坏性行为的同时,也要满足其好奇心。有的孩子的好奇心很强,撕报纸、扔东西表面上看起来是破坏性行为,实际是孩子的好奇心所驱使,属儿童探索行为。就拿孩子爱撕东西来说,不该撕坏的书给孩子阅读前一定要反复叮嘱孩子,书是看的,不能撕坏,书里面有好多动听的故事,撕坏就不能讲故事了等等。一旦孩子撕坏了有用的书或报纸,可以与孩子一起把撕坏的书或报纸粘好,并告诉孩子,妈妈不喜欢撕书的孩子,妈妈很生气等。让孩子懂得他的这种行为是令人讨厌的。随后,可拿起没用的废纸交给孩子随意撕,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也让孩子懂得了要爱护书籍的道理。
3.合理运用正性和负性的行为强化技术。行为治疗是对个体行为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矫正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正性强化(奖励积极行为)和负性强化(惩罚不良行为)是两种最常用的行为治疗手段,对矫治儿童任性行为非常有效。比如,当儿童在一起玩时出现抢玩具的行为时,可让抢玩具的儿童暂停游戏,坐在一边看其他小朋友玩,直到他向家长表示不再抢玩具了,再让他继续和大家一起玩。若任性行为较严重,可采取关禁闭的方式。必须让孩子明白,他是因任性、不听话而被隔离的。禁闭时间宜在5~20分钟内。 注意:此法不宜经常采用,更不要当着外人的面关孩子的禁闭,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年幼或偶有任性行为的儿童,也不宜用关禁闭的方法。
4.在处罚任性行为的同时,家长应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例如,对孩子解除禁闭后,令孩子去洗脸,洗手,孩子若能遵嘱执行,应对这一行为及时作出鼓励表扬。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