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倾听、理解情绪化的孩子

倾听、理解情绪化的孩子

该如何形容高三的孩子?一个词:玻璃心。一点风吹草动,他们就会稀里哗啦的,掉落一地的玻璃渣。他们会突然闷闷不乐,不愿理睬别人,躲在一边自怨自艾;他们会暴跳如雷,浑身是刺,见谁扎谁;他们会意志消沉,对高考丧失信心,只想逃避;他们会性情大变,挑三拣四,看什么都不顺眼……

很多家长感叹,跟孩子说不得考试、分数、大学……这一系列跟高考有关的词汇,都会触碰他们的逆鳞,点燃孩子的内心的火苗,勾起他们剧烈的反应。

面对孩子的情绪化,很多家长会觉得束手无策,甚至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的情绪化而情绪化,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作为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化呢?

首先,就是理解:

孩子处于情绪化的时候,会口不择言,说一些在家长看来根本是“白眼狼”的话,如:“你们不是关心我,你们关心的是你们的面子”“我参加高考根本就是为了你们。”“一天到晚管着我,我又不是你们的私有财产!”“我这辈子最倒霉的就是成为你们的孩子”… 这些话无情的刺痛家长的心,家长除了伤心,最想做的恐怕就是教训孩子!

家长,且慢!不要着急为孩子的口不择言、情绪化,而口不择言、情绪化。正真要做的是,理解孩子。

高三孩子面对的压力,大家有目共睹。同时,他们还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主张,却没有妥善应对世界抛给他们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难免会慌张,尤其是当自己的主张被验证错误的时候,他们会怀疑自己、怀疑父母、怀疑社会,各种事情堆积在他们心里,如同累积的暴雪,有一点风吹草动,便会倾泻而落。他们的情绪化,其实就是在为自己寻找宣泄的出口。换个角度说,孩子情绪化其实是好事,至少他们能够将内心的彷徨和压力,宣泄出来,而不是一再积累,最后崩溃。面对孩子生气、暴躁、愤怒……等情绪时,家长最好的姿态是冷静,不叱责,不批评,要表示理解和同情,来抚慰孩子的情绪,让他的心情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