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别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就可以为所欲为
我们正处在一个“家长普遍忽略孩子”的风气之中,我这么说可能很多家长并不认同,甚至会感觉很委屈:“尽心尽力给孩子创造条件,天天为孩子操碎了心”。是的,作为父母的我们确实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关键是我们的付出是不是真的就是孩子内心深处所需要的呢?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真的适合孩子未来的发展呢?
许多孩子对这样的话耳熟能详:“要是你乖乖听话,我就爱你。”孩子感觉什么都是家长老师安排,自己不被父母当人看待,自己只是父母的“脸面”和实现父母未竟心愿的代理人。父母的关爱与孩子的需要脱节,这导致孩子与我们父母的疏远。围绕孩子,更多的问题出现了:网瘾、厌学、叛逆、抑郁、焦虑、强迫、品行障碍、环境不适、性行为混乱、离家出走……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孩子,更困扰着家长。
以下是我咨询的两个比较典型但又很常见的案例:
案例一、琪琪,女,18岁,在省重点高中读高三。成绩排名全年级20多名,琪琪只要高考时正常发挥,考取名牌大学没有任何问题。但随着高考的临近,琪琪压力越来越大,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学习紧张、没有自信心,出现了严重的幻觉,觉得别人都是害自己的,总怕自己状态不好会影响他人。琪琪自述:父母都是大学教师,从小到大父母只盯着自己的学习成绩,虽然自己一直学习很好,但总是感觉压抑、沉闷,也没有什么爱好,与同学关系也不是很好,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这样学习是为了什么?很苦恼,但又不敢与父母沟通。
案例二、彬彬,男,15岁,在私立贵族学校读初三。脾气暴躁,在家稍有不顺心就大发雷霆。从初二开始经常上网逃学,初三下学期死活不进学校。母亲自述:由于早年与丈夫一起经商,生育较晚,彬彬出生后把全部心血都放在孩子身上,一直到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时还给孩子刷牙、擦屁股。由于孩子父亲经常在外忙碌,父子交流比较少,认为父亲没有资格管教自己,父子关系很僵,对母亲特别依赖。
孩子痛苦,家长痛心,老师头痛。家长管不了,老师教不好,好孩子做不了,这到底怎么啦?
对于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莫过于教育。教育内容呢,父母,学校和社会都把焦点放在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育和文娱特长教育,为之疯狂投入精力与财力,进入一种白热化状态。现在也有一小部分教育者把眼光放在生活生存技能教育上,但远远不如基础文化教育和文娱特长教育更吸引家长的眼球。目的是什么呢?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希望孩子生活得更好更幸福。而对于孩子的健康教育却投入甚少,认为只要孩子听话、学习好就一个好百好。真的只是学习好,有特长,在事业上成功,孩子们就幸福了吗?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