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研究:“海归”承受四重心理压力

研究:“海归”承受四重心理压力

《2012海归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36.5%的“海归”第一份工作年薪起薪不足4万元,67.2%起薪不足6万元。巨大的薪金落差和其他问题让“海归”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

如今,越来越多的工薪家庭将子女送出国门去留学。调查显示,中国留学生已位居世界第一,其中超过70%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成为“海归”。然而,与出国时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元的留学费用相比,他们回国后的就业情况却不甚乐观。近期,《2012海归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36.5%的“海归”第一份工作年薪起薪不足4万元,67.2%起薪不足6万元。巨大的薪金落差和其他问题让“海归”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

“镀金”归来难就业。尽管期望月薪从5000元降到了2000元,公司性质从国企降格到民企,李小姐在回国5个月后还是没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当顶着日本某大学环境科学硕士的光环归国时,她没想到一切竟如此艰难。日本的环境科学更关注企业社会环境,但这一领域在国内几乎是空白,没有什么岗位能发挥她的专长。想到父母花了好几十万供自己留学,却至今无以为报,李小姐无比失落。

从英国留学归来的Summer则用了近2年的时间再次适应国内熟悉又陌生的环境。“刚回国时,我常听到单位的女同事在背后议论人。”她无奈地说,大量的无薪加班占用了我的休息时间,单位的做事风格也更重表面,这都让我难以接受。当然,我还是要从自身找问题,去适应环境。

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留学人数达33.97万,居全球首位,其中九成靠自费。留学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工薪族将子女送到国外。此外,留学“低龄化”日益显著,出国读本科甚至是高中的人数大幅增加。如今的“海归”与以前大为不同。过去,出国的人大多很优秀。现在的留学生则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学有所成、带着抱负回国型;二是“被留学”型,多为“官二代”或“富二代”,他们在国外所学无几;三是认为“国外的月亮圆”型,出国是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习新文化、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