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家长应学会放手,让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应学会放手,让孩子健康成长

好的沟通是健康家庭的一个标志。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可以直接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不满。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假若孩子心中有了不满,却又被压抑而无法表达,那么他们可能会以一些特殊方式表达出来。

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被动攻击”,即孩子会有意无意地做错一些事情,故意惹父母特别生气,结果,父母对孩子进行一番攻击、斥责甚至是打骂。这样看来虽然表面上是父母攻击了孩子,但实际上是孩子内心深处故意惹父母生气。他们惹父母生气,看起来不是主动的,所以说不像是一个坏孩子。

一、老师:孩子大考总考砸

在心理咨询常常见到:医生的孩子常生病;老师的孩子不学习,是我在心理咨询中经常遇到的案例。

伟仔是某中学初三学生,他学习很努力,普通小考成绩一贯出色,但每到大考,譬如期中、期末或升级考试,他就是会考砸,很少有例外。

伟仔的父母都是老师,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但都无法帮伟仔提升“大考”时的心理素质,无奈之下,母亲杜老师带着儿子看心理医生。

母子俩见到心理咨询师后,杜老师先发了一通感慨:“我是优秀教师,教学水平全市都有很好的口碑,教出了很多优秀生,但就是教不好我自己的孩子,我觉得自己真丢脸……”说完这番话,她用“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看伟仔,而伟仔的头垂得很低很低,不敢看妈妈的眼神,也不愿和心理师对视。

听完杜老师一番话后,我请她离开咨询室,留下伟仔一对一地做心理咨询,在杜老师离开咨询室的那一刹那,伟仔头抬高了一点,我看到,刚才他脸上那种羞愧迅速消失了,反而代之是一种倔强的神情。

我知道他那种神情是什么意思。我接过很多类似的案例,知道这样的孩子意识上自觉羞愧,但内心深处其实埋藏着很多怨恨。

二、父母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做父母的常常意识这一点,但他们却不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总是忍不住要替孩子做选择”。从心理的角度分析,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那么就无异于是在谋杀孩子的生命。这并不是哲学说教,其实是孩子们之切身感受。一个经常为自己人生做决定的孩子,他的生命力是汪洋恣意的,尽管因为年轻,他会遇到一些挫折,但那些挫折最终和成就一起,让他感受到自己生命是丰富多彩的。“更重要的是:这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