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父母千万不要用内疚感控制孩子

父母千万不要用内疚感控制孩子

 我们总是认为,一个孩子有了内疚感,说明他知道自己错了,便不会“坏”到哪里去。如此,内疚似乎是一种良性情感。每个人,包括孩子,都有自己的道德伦理标准。若自己的行为甚至意识,违背了这个标准,就会产生内疚感。我们有时会有意无意地给孩子制造一些内疚感。但这种“良性情感”,却每每让人心里不好受。为了消除内疚,孩子经常会做很多并不是自己想做的事,甚至因此被内疚“牵着鼻子走”。

你或许正在高兴,孩子因为内疚而做出迎合你的事情。事实上,他只是受到内疚感控制,已经失去自己了。

孩子是如何被父母用内疚感控制的?

商场里,一个6岁的男孩和他的妈妈有这么一段对话:

“妈妈,我要那个猴子。”男孩指着一个玩具猴央求妈妈。

“猴子有什么好的,你已经有那么多玩具了。”

“我要啊!”男孩强调。

“你什么都要,不是好孩子,妈妈不喜欢你了。”

“我就是要啊!”男孩哭闹起来。

“妈妈买不起啊,你爸爸都没有给我们钱。”妈妈没有继续批评,而是想到自己的婚姻,想到丈夫对家庭对自己全不负责,越想越伤心,不禁流下了眼泪。

男孩看到妈妈哭了,很惊恐,自己反而不哭了。他走到妈妈面前,拿自己的衣服袖子帮妈妈擦了一下眼泪,异常懂事地说:“妈妈,我不要了,你不要哭,我以后长大了,给你钱买很多东西。”

这个男孩并不明白妈妈为什么哭起来,他只是觉得是自己的行为让妈妈难受了,自己是个坏孩子,他心里感到内疚,不想做个坏孩子,因此放弃了自己的愿望,照料妈妈的情绪去了。

当妈妈说“懂得疼爱妈妈,真是个好孩子”,并亲了他一口时,小男孩也满足了,因为妈妈给予自己奖赏了。

从此,男孩有了一个模式:放弃自己的愿望,照顾好妈妈的情绪,不让妈妈悲伤,这样就是好孩子,能得到夸奖。如果坚持自己的愿望而让妈妈为难,就不是好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