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什么
在大多数人看来,童年意味着天真,童年意味着快乐,童年意味着幻想,童年意味着无忧无虑,童年还意味着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和可塑性。
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什么?这是一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问题。所以有的父母轻而易举地回答:我们当然倾己所能,给孩子一切。但童年的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关注什么,父母考虑过吗?更有不少父母,在“一切为了孩子好”的庇护伞下,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早早地设计好了孩子的成长宏图。然而,父母是否知道,孩子的能力与特长是不是与这样的设计相吻合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的下一代理应有更幸福快乐的童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提到对童年的感受,相当多的孩子不无忧伤地表示:“……我们除了读书以外没有其他娱乐,我们缺少玩耍的伙伴,我们背负父母的高期望,我们没有自己的秘密,我们不能自己选择未来……”这,通常就是我们看到的现象:孩子的童年,往往承载了过重的负荷。童年不再天真,童年失去了快乐,童年消失了幻想,童年开始与忧愁相伴。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什么呢?
留下“童年”本身
百余年前,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倡导者就提出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这样的观点至今仍为不少人所津津乐道。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向,我们越来越忽视了孩子童年的天性。从本质上看,天性是需要逐步展开并慢慢加以引导的,而这与竞争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似乎并不合拍。所以,以牺牲孩子童年的天性来换得的快速成长,往往成为许多父母的选择。
淘气顽皮、好奇好问是孩子最典型的天性。孩子生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童年期的心理活动特点。孩子活泼好动,不仅爱玩买来的玩具,也喜欢戏水玩泥沙,还爱拿着彩笔涂涂画画,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孩子玩耍、描绘和探索的对象;孩子会缠着你问“这是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每天少不了要听几个故事才心满意足……
现代父母通常用高智能化的玩具来限制孩子玩泥沙,为的是避免孩子弄脏了小手,弄脏了漂亮的新衣服,还以为这是开发孩子智能的最佳选择;现代父母让孩子成天待在家里不能外出,怕的是孩子在探索中遇到危险;现代父母为孩子准备好一大摞图书和VCD碟,以为这比回答孩子的问题和讲故事更有权威……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