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父母对于孩子的关爱比说教更有用

父母对于孩子的关爱比说教更有用

与成人阅读相比,儿童阅读总是受到更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和约束。在世界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儿童文学的精神价值被不断具体化为某种思想意识或道德诫令,继而极大地影响到儿童文学文本的艺术面貌及其探索精神。在狭义道德生成的同时,儿童文学精神的高度被矮化乃至消泯了,而其艺术的施展空间也因此变得十分有限。

儿童文学精神的启蒙仍然没有完成

中国文学教化传统曾对儿童文学产生过不良影响。中国儿童文学的启蒙精神至今仍有待于人们重新去发现。在目前情况下,亟需向读者呈现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文本。回顾20世纪初至今的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过程,其中的许多历史片断或许都可以为上述现象提供一种历史注脚。我个人认为,直到今天,这种关于儿童文学精神的启蒙,仍然远没有完成。在目前中国的儿童文学阅读现状下,向读者集中呈现一批真正称得上优秀的儿童文学文本,或许可以更有力地推进这样一种文学启蒙观念的普及。

近几年来,我把相当一部分精力集中在儿童文学选本的选评工作中。这种选评或许带有我个人审美趣味的痕迹,即强调一种开阔的人文情怀和精神高度。其中《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包含了一个我个人多年来一直想从理论和实践上予以落实的思考,我把它称为“重新发现中国儿童文学”。通过这一重新发现的过程,我希望能摆脱长期以来在中国儿童文学史的书写与儿童文学选本的编写中延续下来的艺术判断标准,从一种更具世界性的儿童文学审美评判的视角出发,来尝试重新描画中国儿童文学的另一种面貌,重新清理出另一条中国儿童文学的审美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