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专家解读孩子的“梦”

专家解读孩子的“梦”

睡眠日刚刚过去,孩子的睡眠却一直是家长关心的重点。比如梦的问题,每个家长都不愿自己的小孩做恶梦,更担心梦中惊醒嚎哭、梦游等情况的发生。

然而,专家告诉我们,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孩子会遭遇各种程度不同的睡眠问题。一旦碰到上述情况,又该如何解决呢?

本期受访专家:江帆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美国睡眠学会会员兼任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儿科系助理教授

●做梦多会影响睡眠质量吗?

其实每个小孩、每个人、每天晚上都会做梦,不存在谁做梦多谁做梦少的问题。

只是由于每个人醒来时所处的睡眠阶段不同,导致有些人感觉到自己做过梦了,有些人却没感觉到。

从入睡到苏醒,睡眠经过好几个阶段。而最后一个阶段叫做快速眼动阶段,梦大多集中在这个阶段,离苏醒越近,做的梦越多。有些人睡眠完成得比较完整,在完全经历了快速眼动阶段之后才醒来,于是便没有做梦的感觉;另一些人在快速眼动阶段期间就醒过来了,便强烈地感觉到做了梦,甚至能清晰回忆梦的内容。

一般而言,没有“做梦感”的睡眠质量较好,起床时较为清醒;而正在做梦时醒来(多半是被吵醒),会感觉身体疲乏、头痛,很想再补睡一会儿。这时,睡个“回笼觉”是非常有益的。

●哪些因素会导致小孩做恶梦?

导致孩子做恶梦的因素很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常是小孩经受了一些不良体验,如灾难和冲突,或是受到一些强烈的感官刺激,如看恐怖片后,会引起晚上做恶梦。

孩子偶尔做做恶梦,事后对情绪或心理没有任何影响,家长不必多虑与紧张。只有在长期做恶梦并影响睡眠,最主要伴有明显的情绪和心理问题时,应该引起重视,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