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00后心理断奶家长要放手不放纵
昨日和前日,本报对爱黏人的“00后”孩子和爱焦虑的“80后”父母进行关注并连续报道后,许多“80后”的家长都开始反思所承担的角色扮演。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业务园长杨晓春在与今年新生家长交流后指出——虽然在“80后”的成长记忆里,父母经常都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但今年“80后”首次成为幼儿园新生家长的主流时,他们扮演的家长角色早已不像过去那么简单,而是要理性、感性相搭配,帮助孩子顺利进行心理断奶。
接送孩子要分工 理性家长送感性家长接
现在家长的角色究竟是如何扮演?杨晓春告诉记者,从前父母经常都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种管孩子的老方法有一定效果,但是并不科学。我们提倡父母双方都要充分发挥对孩子的影响,无论严肃还是温柔,其实都应该对孩子进行‘管’和‘教’。”
杨晓春举了个例子说明家长角色搭配的重要性,比如孩子第一次才来幼儿园时,很多孩子都会一直哭,不让家长走。“早上送孩子,尽量挑家庭成员中比较理性的家长来承担,这样能够及时切断不舍情绪,既能让孩子较快地放弃纠缠,也更有助于老师将孩子的情绪带入到幼儿园的情景中;而到了下午,可以由感性、或者是跟孩子更亲近的家长来接,回家路上多与孩子聊天、沟通,对孩子的情绪疏导也更有利。”
助孩子心理断奶 别怕为孩子成长“买单”
“80后”家长吕邱红谈起自家小孩黏人时一脸无奈。她说,3岁的儿子在家享受的“待遇”非常高,即使儿子有时候不用说话,只需一个眼色,爷爷奶奶都晓得他想要什么,也会很快满足他。“家里的老人都很迁就孩子,导致孩子都3岁了还很黏人!”
“孩子入学,是他们成长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家长要‘放手’学会信任老师、信任孩子,才能让孩子真正从心理上断奶。”对于家长的担忧,杨晓春认为,家长做好准备别怕为孩子成长“买单”,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学校里的事情,在具体做的过程中,孩子会成长得更快。另一方面,家长在家也不能“放纵”孩子,应该从作息时间、饮食规律、生活习惯上配合幼儿园,帮助孩子尽快心理断奶。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