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性教育画面不宜过于粗暴
近日,家长和社会上存在一个观点,认为开放的性教育氛围会引发孩子性行为,进而产生其他“后遗症”,如性病、怀孕、流产等。专家指出,用直接的语言描述性并没有错,但语言和画面不宜过于粗暴,可以“温和”些。
性教育,态度至关重要
日前,在“中德合作———广医微创技术临床基地落户广州暨泌尿·男科学术交流会”上,广州协佳泌尿科医院院长董诚表示,性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还有价值取向和态度的传播。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同样是一幅成人性交的图片,对于一张白纸的孩子来说,对于自己未知和好奇的东西就会提出疑问。如果此时成人看了遮遮掩掩,欲言还羞,用很神秘的态度隐瞒孩子,反而会增强孩子的好奇心,甚至让孩子觉得是不好的肮脏的东西,不利于孩子树立对性的科学态度。
如果学前期不重视孩子的性教育,仅仅从小学开始,貌似有点晚了。董诚建议,按照国际惯例,孩子在3~5岁学前期就要进行启蒙性教育了。“学前期孩子会经历一个性别和出生敏感期,会对这方面的问题产生兴趣,这个时候,父母适时、随机地介入性启蒙教育,是很必要的。”
“性放纵”其实也是性盲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70%青少年性知识来自黄色网站,20%通过书籍获得,只有约1%来自学校和家长。在对某小学186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只有30%的孩子知道通过性关系才会导致怀孕;有了性困惑时,只有7%的学生去问父母,找老师的不到3%,50%的人会闷在心里。
董诚表示,由于无法接受专业、系统的性教育,很多人特别是孩子通过其他非正规渠道获取性知识。除了对性无知的“性盲”,有些人(包括一些年龄很小的在校学生),肆无忌惮地在公开场合谈论性,洋洋得意地张扬性经历,津津乐道地传播黄色信息……如此“性放纵”,其实也是“性盲”的表现。
性教育,语言和画面可以再温和些
6月16日,上海闵行华漕镇童星幼儿园多名女童被幼儿园园长的亲戚猥亵了。董诚分析:因为孩子不懂得身体界限,也就是不懂得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不允许别人触摸的,他会以为别人是喜欢自己才摸自己,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自我性保护。
家长认为,开放的性教育氛围会引发孩子的性行为。对此,董诚认为,持有这些看法的人完全否认了孩子成长的需求,也忽略了环境变化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与其让其迷失于良莠不齐的信息中,不如通过主动提供知识,对其性的态度和价值观念进行引导。”董诚建议,用直接的语言描述性并没有错,语言和画面不宜过于粗暴,可以“温和”些。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