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太多偶像剧当心变“脑残”
“剧傻”是指常看节奏缓慢的连续剧可能会影响人正常的思维能力,偶像剧看多,可能变傻。满是帅哥美女、王子公主的偶像剧,有人喜欢,有人则觉得太幼稚。发表在《媒体心理学》上一项研究指出,偶像剧看多了,的确有可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逻辑性等。
“行为同化”:看什么像什么
专家发现,看完一段电视或电影、甚至小说后,人的行为、思考方式等会不知不觉受到影响,与片中的情况趋于 一致。心理学家的话不是空穴来风,他们为此做了许多试验。一项经典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仅仅是启动人们头脑中“老人”的概念,就会让这些人在从实验室到 电梯的途中走路速度变慢,这种现象被称为“行为同化”。
行为同化不仅发生在简单的躯体运动领域,也会扩展到智力行 为——另一项研究发现,与那些想象“超级模特”的被试相比,想象一位“教授”的典型行为、生活方式和性格特质能让人在常识测验中得分更高。发表在《媒体心 理学》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也指出,在阅读完一段以“愚笨的小流氓”为主角的简短剧本后,人们在常识测验中的成绩会比那些阅读中性材料的参与者要差。
实验的参与者们也完全没有意识到阅读一个“笨人故事”和“自己变笨”之间竟然存在着联系。不过,悟性高的读者到这里也许就会想了——既然读一小 段“笨人故事”都会产生“让人变笨”的效果,那么看完一部长达数十集乃至上百集、有着一个傻乎乎还带着一股冲劲儿的女主角的偶像剧后果真是有点不堪设想。 因此,偶像剧中相对简单化的社会背景,甚至有些“脑残”的对白,自然影响现实生活中的我们。
“行为对比”:想到伟人,就觉得自己是个笨蛋
社会心理学家们不仅发现了“行为同化”现象,也发现了“行为对比效应”。与想象“超级模特”的人相比,想象“一般教授”的人常识测验得分更高,然而,如果想象的是“超级教授”爱因斯坦,那么得分反而较低。
研究者们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具体的范例(如爱因斯坦)不仅会启动人们脑海中关于“教授”的固有印象——聪明、睿智,也同样会促 使人们拿自己和爱因斯坦相比较,然后得出“我其实也不怎么聪明”甚至是“相比与爱因斯坦,我真是太笨啦”这样的结论。但在考虑一般的教授形象时,则更容易 去考虑自己和他们的共同点——比如都上过大学。
剧傻:看偶像剧影响正常思维
针对有韩剧迷为看新剧通宵不睡觉,导致工作丢三落四。专家指出:“韩剧其实就是靠着环环相扣的剧情牵着人继续看下去,看韩剧太投入,或感情上和剧情引起强烈共鸣时,在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可能会影响人正常的思维能力,混淆虚构的剧情和现实。”
心理学家指出,常看韩剧可能导致思维能力下降,并且沉迷任何偶像剧都可能“中毒”。专家提出过度看韩剧将导致两大恶果:一是让男人变得女气;二 是让小孩变“傻”。“看冗长的韩剧包括国内一些情感剧,观众通常不需要动脑思考,沿着缓慢的节奏向前进展,人的思维方式也会沿袭电视剧的剧情发展,可能养 成遇事情不喜欢动脑的习惯。”
当然,专家也指出到底会不会变“傻”,与个人有关。如果关注其中的积极面,比如剧中人物的奋斗过程等,也会激励自己。
变不变“剧傻”,由你决定
最近发表在《媒体心理学》上那项研究则证实了这一猜测。研究者要求一部分参与者在阅读之后对“笨人故事”做简单的总结,而要求另一部分参与者在 阅读后特意找出自己和主角的不同之处。结果发现,那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与“笨主角”的不同之处上的参与者在常识测验中的表现至少和阅读中性材料的控制组 一样好。
这样看来,问题也许并不在于我们看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去看。比如我们可以一边“咬定偶像剧不放松”,一边在嘴里唠叨“这什么破编剧啊!怎么会 有这么傻的人呢!完全没有逻辑嘛!”也许, 更有不少人从电视剧里找到了自信——“连这么笨得女主角都能遇到白马王子,我至少比她聪明一点吧!”
值得庆幸的是,偶像剧里并不是只有笨笨的女主角,更多的是关于友谊、梦想、勇气和爱。我们都曾经和偶像剧中的主角们一起伤心一起快乐一起成长, 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电视上的那些面庞太稚嫩,故事太老套,才明白自己也许已经过了偶像剧的年纪。但在偶像剧落幕的那一刻,我们至少回想起自己同偶像们一 起成长的岁月。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