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父母如何来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

父母如何来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

孩子还是比较小的的,有些事并不是会和周围的人说,但是家长们要注意了,你们要时时刻刻关注你们的孩子。儿子一天天地成长,我很欣慰,可他那种让我难以捉摸的性格,却更让我担忧。说他内向孤僻又不像,说他开朗又不全面,难道性格也有中性之分?

儿子胆小,是全家上下公认的。没满月的时候,他就能对周边甚至连大人都没有觉察到的声响作出反应――惊跳起来。

我想着,等到长大一点可能会好些。可至今,宝宝已经四岁半了,情况还没有改善。平时,我一人带他在家时,就连上趟厕所他也要跟着,我阻止他,他就叫“怕”。在电视上看到长相不美观的人,他也叫“怕”,孩子躲起来,跟他解释也无济于事。

每当接送儿子,老师向我反应他在校情况,我都是一脸的无奈。在校进餐时,没够到饭菜,他也不主动跟老师讲。要小便时,他认为没有到老师规定的时间不可以去小便。所以,都有两三次尿裤子的历史啦!起床时,不会穿戴的衣物,也不会主动找老师或同学帮忙,要等到其他同学帮他叫老师。这种种现象都是由于他内向、胆小,不善于表达吗?我该如何去引导他?

儿子平时在家中,不说能言善辩,但至少也是想说就说,可一到外面就不乐意表达,也不爱搭理别人。要他同其他小朋一起玩,感觉总是很压抑自己,想玩但又觉得不好意思。这着实让我束手无策,有什么方法使我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宝宝?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不是某一方面的单独努力就能一蹴而就。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合力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精彩的书,家长担负着读懂他,理解他的责任。孩子的稚气意味着他要长大,但还没有长大;他象小大人,但不是大人。

他的很多作为会和成人不同。成人不能用要求成人的目光看待孩子,成人要能做换位思考,理解孩子。孩子的成长也是遵循量变到质变的原理,在看待孩子成绩与缺点时,不作横向比较,而应和孩子的过去比,孩子的成长可以在几天里被发现,也可以是几周后才表现,更有可能是几个月才会有飞跃,家长要努力配合,做好孩子发展的引导者,更要做耐心的观察者,发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鼓励促进孩子的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