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小学生的作业有错误不要打叉

小学生的作业有错误不要打叉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面对小学生的错误,老师们也要照顾到孩子们的心理需求,不要轻易打叉重庆时报4月30日报道小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再不能打“×”了。昨日,记者从江北区教委获悉,一份关于小学教师批改作业的相关要求将于近期出台,这意味着“×”要退出小学生作业本。受访老师认为,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利,有益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小同学举双手赞成此措施。

“错的”用约定符号指出

传统批改作业的办法是:对的打“√”,错的打“×”。不少教育专家认为,这种做法过于简单、粗暴,易刺伤学生自信心,而且学生只知道错,不知道错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改正。因此,江北区教委有关负责人透露,近期将出台相关要求,提出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对的打“√”,错的则用约定符号指出。如果是语文作业,字词错误,在错字下画“-”,并在旁边打上“?”,如果是句子错了,在错句下画“———”,在下面打上“?”并在错句旁提示怎样表述才是正确的。

作文用A、B、C、D等级代替

批改作文也不再打分,用A、B、C、D等级代替,并且每个学生的作业都应附上老师的评语。另外,如果学生作业错误太多,学生可以申请老师不打等级分,也不写定性评价,等学生订正后再评分。

小同学举双手赞成

对此,观音桥小学6年级语文教师宋老师讲,不打“×”是素质教育新的体现,说明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心理成长,是教育改革的进步。新村实验小学、猫儿石小学等小学校的教师对不打“×”都表示欢迎,认为此举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利,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追求分数的心理,也有益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新村实验小学一负责人说,小学阶段的教育重在个人习惯和素质的培养,作业本上不再出现“×”,对老师来说是很简单的操作,但对学生来讲则意义重大。传统教育的影响,使学生一见“×”,就觉得自己成绩差,“×”多了,有的学生干脆不去管了,这对10岁左右的孩子来讲,会产生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