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成长经历:未成年未婚先孕 教育缺失谁之过

成长经历:未成年未婚先孕 教育缺失谁之过

一位母亲为了*女儿未婚先孕前来咨询。交谈中,她谈及其与丈夫在女儿的性教育方面所遇到的困惑:“在*孩子的性教育问题上,面临着‘三不教’的尴尬:家长不知道怎么说,学校的性教育似有似无,社会更是一个大染缸。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办?”

调查发现,当下,曾长期被羞于谈起的“性”严重被撕裂:一边是性观念的开放和自由,另一边却是性知识的匮乏。两种力量交织融合时,正在“性”懵懂期的青少年则成了最大受害者。

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对孩子说“性”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母亲很焦虑。她说,各大报纸、网站关于青少年吃禁果、意外怀孕、无痛人流的新闻屡见不鲜。想不到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几天前,无意中发现女儿生理上有点不一样,带她到医院检查,16岁女儿居然怀孕4个月了。她说,“她才16岁,还没成年呢,不应该做出这样的事。”

谈到教育子女的性教育上,在赤坎经商的姚女士表示,她女儿今年上初三了,是班里的副班长,独立性强,遇事很有主见,但很反感我这个妈妈跟她说有关性的问题。她说:“每次跟女儿谈到这方面的问题,女儿就捂住耳朵说不想听。如果我还继续要说,她会说要忙其它事情将我赶走。我也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抗拒说这方面的事情。”

也有家长对儿子的性教育也不知道怎么教。家住遂溪县遂城镇建设路的刘女士说:“儿子今年16岁了,我们夫妻俩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还是把他看成是小孩,孩子这么小我们也没想到这些,长大了再说。”问“将会如何进行性教育”,刘女士表示“真的不知道”。

许多家长确实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某心理咨询工作室了解到,曾有一位妈妈见11岁的儿子遗精了,觉得很尴尬,说:“儿子,你怎么这么不要脸,这么小就想讨老婆了?”弄得儿子深感羞耻,以后一到睡觉就紧张、做梦,频繁遗精,半年下来身体垮了。

即便是在眼下这个时代,在面对“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简单而基础的“性常识”时,多数父母仍是无言以对。绝大多数这类提问都被害羞的父母以各种“故事”和借口敷衍了事。更有些家长认为性教育越早、孩子产生性意识就会越早,因此从来不跟孩子讨论性话题。

学校:中小学生性教育“似有似无”

按理说,接受12年的“健康教育”后,基本可以达到教育部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初衷。但调查发现,这恐怕难以如愿。

“12年中小学,我只上过一堂‘健康教育’课,而且是老师抽空讲讲,无作业、无考试,什么内容已不记得了。”吴川某中学一位高三在校生这样形容他的“健康教育”经历。更多学生对于提出的性问题表现陌生:“健康教育课?从未上过!”“生物课算不算?”

“我们学校没有性教育课,只有生物课,在学校学习这些的时候,同学们都感觉很不好意思,很多女同学脸都会红。”一位初三女生虹虹说。同时,还展示了自己的生物学课本。

据了解,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标题为“生物圈中的人”,这章回答了“人类从哪里来”的问题,而内容也非常有限,仅仅在“人的由来”的章节中有所提及和性教育有关的话题,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涉及。

学校方面,有老师表示,学校的尴尬其实并不比学生少。“家长要成绩、教育部门要成绩,一切都是为了中考(微博)、高考(微博)、为了孩子们的前程!于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能免则免,‘无关紧要’的教导可省则省。”

霞山某重点中学一位老师展示了高一学生一周的课程表:从语文、数学、英语,到历史、生物、地理、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密密麻麻如车轮战。“现在连主科课程都不够时间上,到了高二高三基本上体育课都要免掉了,谁还有心思、有时间去上不用考试的课?”该老师如是说。

目前,虽然有些学校建有心理咨询室,也专门配有心理老师,但是能完全放下“戒备”和老师谈性的学生却非常少。大多数学校对青春期性教育课程关注不够,没有专职的老师授课,所有关于性健康内容也往往“粗略”通过,学生所接触的也仅仅是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