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大学生有心里话为何不跟父母说

大学生有心里话为何不跟父母说

大学生现在的心理也不是很健康了,有些人甚至有话都不对父母说,只是一个人承受。东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小董已经连续3个假期没回家了。“我不愿见父母,每次站到回家的站台上,似乎都是一次煎熬。”“他们根本不理解我,我也没脸见他们。我觉得,这3年来自己一事无成,我也想学习,可没有动力了,有时我真不知道怎么办。”小董一脸伤感:“我能做的就是跟女朋友倾诉,我认为,只有她才能了解自己,才能真正和自己交流”。

吉林大学文学院的张同学,也很少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对此,他很无奈:“我父母是‘老三届’,当过知青,他们都有那种‘我们吃了苦,不能让孩子再遭罪’的心理,宁肯自己吃苦,也决不让孩子生活得比别人差。我与父母一交流,他们就是‘冷不冷啊?’之类的问题。换句话说,我感觉,我和父母的关系只是‘物质的’。”

像小董和小张一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大学生都表示“和父母交流有困难”。据报道,今年3月,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曾在市内主要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9%的大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其中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

无独有偶,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上海市重点(示范性)中学学生会主席论坛上也传出消息,“当代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有63%的高中学生认为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与父母说的只占21.9%。看来,大学生难与父母沟通,是在高中就“打下了基础”。

有人认为,处于叛逆期的高中生,面对高考压力和父母对其学习成绩的严格要求,易出现沟通障碍,而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都已趋近或达到成熟,与父母交流理应比高中生顺畅。但现实情况显然并非如此,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大学生仍然对父母有一种或抵触或敬畏的情绪,他们大都反对父母的教育方式,难以忍受“父母的不理解”。“青春期总会有特定的躁动,在获取性知识方面,平时也想跟父母多交流,但一提这个,父母便觉得不舒服,有时还会大声呵斥。”学管理的小赵告诉记者,父母常以“年纪轻轻,总往歪里想”这样的话,弄得他没话说,以至于后来他干脆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