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大学生奢侈生活的背后

大学生奢侈生活的背后

一位穷苦的母亲靠卖血供儿子读大学,儿子却过着奢侈的生活,甚至在同学面前羞于认母。“我们绝大多数人不是生活在富裕家庭中,进入大城市后的确会遇到一些很尴尬的问题,我们要勇于面对,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这是事实反映的不在是少数的青少年的表现。越来越来的青少年过于迷恋奢侈品带来的虚荣心。

“大学生没有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不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或者不认为自己的心理出现了状况。”中国农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表示,学生不愿意寻求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难题。而实际上,学生应该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求助是强者的行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高校中“郁闷”的学生不在少数,个别大学生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在2005年中国农业大学对学生进行的心理问卷调查中,3.07%的学生有过轻生的念头,19.28%的学生自我感觉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15.57%的学生对生活持极度悲观态度。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心理健康中心的记录,大学生在心理咨询中主要存在4类问题,包括学习压力、人际交往、情感问题和个性特征。

“情绪情感问题可能是我们最经常面临的问题,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各方面。我们一直在鼓励这些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及时沟通,不要回避自己的问题。”施老师说,大学生处理情感问题有很多不足,因为他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淡化了这一方面,很多以前积攒的心理障碍,在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就会显现出来。

让人高兴的是,学生自我保健和寻求帮助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在中国农业大学,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比例从2001年的35.68%,提高到43.43%。每学年有1000人次的学生接受了专业心理老师的心理咨询,心理学选修课每学年有1500人次的选课量。

为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中国农业大学在2003年建立了学生心理互助机制,包括建立大学生心理素质协会,各个院系学生会设立心理部,每个班都有一到两名的心理委员,基本做到了对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引导、早干预、早帮助。

“要转变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误解,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郁闷。”施老师说,“事实上,接受咨询是成长的过程。”

好文推荐:

教你在办公室赢取人心的小招数 >>>

盘点职场上那些最可怕的人 >>>

毁掉宝宝心理健康的几个因素 >>>

职场生涯中的危机时段 >>>

父母的离异,痛苦谁买了单? >>>

女下属需要时刻提防的6种男上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