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看日记求证孩子心理不好
现在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到了一种吹毛求疵的地步,对于孩子的一些情绪低落,家长们就贴上心理疾病的标签,这是不可取的。
一段时间,孩子情绪低落,家长认定孩子得了心理疾病。在询问无果后,家长将孩子的房间翻了个底朝天,收集线索不得,家长便拖着孩子求助心理医生。武汉大学心理特聘教授尹邓安遇到了这样一件尴尬事。
这名带孩子前来求助的家长姓魏,是名家庭主妇,从女儿上小学开始,她就一直悉心照顾着女儿的生活和学习。电话中,魏女士告诉记者,女儿今年刚刚上初一,开学后没多久情绪就一直低落,变得不太爱说话了,喜欢一个人想事情,“我问女儿有什么事,她总说没事,她越是这样我越是着急。”
魏女士猜测开了:是否女儿人际交往上出现了问题,是否学习压力过大,是否女儿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孩子是否因此得了心理疾病?魏女士还开始收集女儿“心理疾病”的线索,趁女儿不在家,她翻遍了女儿房间每一个角落;她翻看了女儿的周记本,甚至女儿房间的废纸篓她也要检查,寻找蛛丝马迹;她还跟踪过女儿,但都没有发现异常
思来想去,魏女士拖着女儿求助心理医生。当着尹邓安,魏女士陈述了自己数十条的猜测,她说:“我希望女儿开心起来!希望治好女儿的病!”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尹邓安发现这个女孩心理单纯而健康,完全与心理疾病挨不着边。女孩告诉尹邓安,上初中以后她有点不适应,她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问题。但看着妈妈神经兮兮的模样,又是翻抽屉,又是跟踪,倒让她心生反感,“再这样下去,我没病也被她害得有病了。”“孩子没病,是她长大了,她需要自己的空间!”面对这样的结论,魏女士无法接受,接着恍然大悟道:“孩子是不是早恋了……”尹邓安连连摇头。
尹邓安说,家长对于子女的心理健康关注易显现出两个极端,一是完全不关注孩子的心理,不承认孩子会有什么心理疾病;另一种则是像魏女士这样,过度关注,不给予孩子心灵成长、自净的空间。而这两种极端的做法,对孩子都是不利的。他表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应该有个度,如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但绝不是盲目地给孩子贴标签,要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自己去解决问题。一旦孩子自行解决不了问题,他们就会出现反常而怪异的言行,遇到这样的信号后,家长就应该介入了。
好文推荐: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