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心理扭曲为哪般?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质量的提升,大学生的数量可谓是年年递增,而对于这原来越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问题也渐渐凸显出来,不少大学生在生活中的消费观已经扭曲。
西方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位富翁十分“吝啬”他每次坐地铁或者喝茶时给服务员的小费从来没超过一美元的,可不同的是他的儿子每次给的小费从来不低于十美元.
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于是人们就问这文富翁他们父子俩对待今天的观点有何不同,富翁笑着说:“其实很简单.他有位有钱的父亲.而我没有……”这是在比较衡量东西方文化差异时经常被引用的故事.这样的父亲在中国不多见,但是这样的儿子在中国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当代的天之骄子--大学生这个群体.
我为什么要着重指出大学生?因为大学生的依附性极强通俗点说就是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消费能力直接取决于这个大学生家庭的收入能力.
简而言之从一个大学生的言谈举之穿着打扮以及他的内外在气质都足以反映出这个大学生家庭的经济实力.大学生就像个寄生虫既想独立又不得不依靠某个个体,这个个体多半又是家庭.如果细心一点你会发现现在充斥在高档鞋衣等商品店的顾客已由原来的上流社会的人群开始向这个自身无任何经济实力的大学生人群逐步蔓延.那么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如何,大学生的高消费又是由何体现的呢?下面笔者讲进一步阐述.
经济依靠---家长过于溺爱
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儒家思想里一个重要的道德规范就是"尊老爱幼".可是你会看到这个道德规范正在朝两个极端发展,"尊老"正在渐行渐远;"爱幼"越来越深入人心.而"尊老爱幼"被异化的一个恶性影响就是越来越多的老人仍然流落街头拿着饭碗在乞讨可另一边却因为对孩子过分溺爱而造成的悲剧层出不穷.大学生不等于一般的人群,他们被喻为天之骄子.他们是父母的掌中宝是社会的宠儿.他们是家庭的希望之星是光宗耀祖的根子所以家庭的收入的一大半乃至全部更甚之借债供其读书自然也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了.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在家长看到孩子在中学期间寒窗苦读的痛苦,看到孩子们在为高考冲刺时的通宵达旦夜不能寐所付出的代价后好不容易进入了大学,这时每个有经济实力或无经济实力的家长都想给孩子弥补点什么,而弥补的最为重要的方式就是给孩子多拿点生活费.这就是当代大学生敢于和能够高消费的经济保障.
好文推荐:
“裸婚”中 你拿什么作赌注 >>>
中国式婚姻缺少的东西 >>>
掺假婚姻背后的“潜规则” >>>
男人最想得到的5类女人揭秘 >>>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