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了解自己心理越不舒服?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越是了解自己,越是觉得毛病一大堆,问题不能解决,心理会越发难过。
真正的自我探索是不能借助言语的。唯一的工具是感觉;唯一的技术是接纳与认同;要达到的唯一境界是无限。不然,所谓的自我探索出的结果只是言语产物。
我40岁,属于自我探索比较深的人,可是我觉得自己并不快乐。我发现,探索越多、越深,在现实生活中获取快乐和幸福的能力越弱。在探索自我的同时,一些负面情绪也不时纠缠我。可我身边有一些人活得很简单,从不想深刻的问题,但依旧快活。探索自我一定有必要吗?人可以不自我探索得那么深吗?
我猜你并不真正了解自我探索的意义与方法。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自我成长小组不能算是自我探索,只能算是用心理分析,或者用被老师篡改、误读的心理学语言重新编译或建构我们的过去。这样的自我探索充满创伤感,尽管这样的探索背后有所谓的整合与疗伤,但据我的经验,老师把更多精力放在“发现”你的问题,把痊愈的责任更多归属给你自己。这就是为什么自我探索会激发更多的负面情绪,增加人的丧失感——伤口被打开,却没有人告诉他/她怎么把它缝合好。
自我探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照某种理论或言语模型去梳理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内心与现实/自我与人际。可这不是探索,而是重新把自己言语化,因为结论是现成的,你只需要知道,不需要思考。尽管这样的重新结构是一种对过去的解放,会在短时间有释放感,不过,新的言语诠释又会像枷锁,让你失去被解放的滋味。你的信里有一个字:“深”,这是经典的精神分析说法。有没有更深的自我,或者有没有确实的自我边界,心理学至今都说不清。人能够知觉到的自我仍然是自我的投影——镜像自我。
第二种自我探索是对自我觉知。没有言语、分类、对错,没有批评与判断你能知觉的一切都是自我的部分,宇宙/自然/人与物/存在与虚无/生与死你能感觉到的都构成你的自我范畴。自我探索就是扩大知觉的能力与范围,类似达摩十年面壁,从对自我的知觉展开对宇宙、生命的探索。
真正的自我探索是不能借助言语的(心理分析是很暴力的言语)。唯一的工具是感觉;唯一的技术是接纳与认同;要达到的唯一境界是无限。不然,所谓的自我探索出的结果只是言语产物,这样的探索当然还不如那些活得简单,从不对自我探索的人。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