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父子关系已经在向“好哥们”间进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观念的改变,中国父子两代关系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以前那种以父为主的头痛已经不再被世人接受,而和孩子像朋友一样交流的“好哥们儿”关系越来越多,这反映的其实是从“家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过程,即从强调个人要服从家庭,渐渐变为主张个体意识的独立。
“好哥们儿”关系越来越多
刚刚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卢毅在北京工作,父母则在江西赣州老家。卢毅说如果不是他的家庭支持,他考不上大学。他指的是父母给他的宽松环境。
卢毅上高一时,学习极差,每次考试都排在全年级的最后。甚至当他想要申请留级重新努力时,学校都拒绝了,认为他不会有起色。
“我知道当时父亲的想法:哪怕我考上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大学,他也满足了。”这种想法让卢毅内心并不好受,“如果是别的家长早就骂孩子了,但他们没有,他们从来不在言语上表达对我的失望,而是让我自己选择。”
从那以后,卢毅发力了,他想给父母挣脸。高二期中考试,年级发榜,卢毅第一!那天中午,父亲卢能华喝了半瓶茅台酒。
卢毅在高三时认识了一个女孩,两人天天通信。卢能华想知道儿子都写了什么,但又怕惊动儿子,便想出了一个主意,每次从儿子用过的信纸上的印痕来猜信件内容。卢毅识破了父亲的招数,却也没有点破。
高考结束后的庆祝晚宴上,卢毅笑着跟他提起看信的事时,父亲很不好意思地说:就是想关心一下。
卢毅觉得,真正跟父亲有这种“哥们儿”般的深入交流还是在大学以后———他发现对于家里的事,父亲越来越多地向他征求意见了。在北方交大读大四的马权家住天津。对于父亲马柱元,他觉得更像是兄长。
“他愿意花时间来陪我做很多事情。”马权说。在他初中时,休息的日子里马权会和朋友约好一起到学校里踢球。因为人手不够,他常常会请父亲马柱元来助场。父亲每次都是欣然前往,还煞有介事地买了球衣球鞋,一踢一下午。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