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宝宝的坏脾气应如何面对

宝宝的坏脾气应如何面对

球球是个2岁的男孩子,非常聪明,妈妈说他心眼可多啦!很小就会欺负爷爷,因为爷爷是一家之主,又最宠他,所以他的脾气越来越坏。可是要扳球球的脾气也不容易,因为爸爸妈妈常常在球球大哭大闹不知所措:依着哄吧!怕他学会了用眼泪要挟大人;不依着他吧,又怕他没完没了哭坏了,真点左右为难。

在请教过有关专家后,他们了解到;2岁左右的孩子发脾气,家长要先分析原因。一种情况是孩子的身体不舒服或者是困倦,这时我们要迁就他们一点,就是“无理”要求也满足一下,可以起到缓解和安慰的作用。当孩子大一点后,表达能力和控制能力强了,因身体原因而乱发脾气的情况就会有所减少;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想要达到某种目的,以发脾气相威胁,这里又可以分两类。

一是不知道害处,一定要去做;还有就是明知道不对偏要任性。对于前者,家长要耐心讲道理,甚至可以在看护好的基础上让孩子试一试,比如暖壶里的水很烫,不让宝宝动,他又不甘心,于是让他自己摸一下壶嘴,试过之后,宝宝不仅体验到烫的滋味,而且好奇心得到满足,便停止哭闹,以后再看到暖壶,宝宝自己就知道其危险性而不再纠缠。

对后者则要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对宝宝的任性不予理睬。通常过一会儿宝宝也会不闹了。这时家长可以用:“和妈妈一起出去买东西吧!”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经过数次发脾气不但不能引起大人的注意和妥协,反而遭到冷漠,宝宝自己也会“总结”出发脾气“无效”、“不好”的结论,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家长还应在宝宝闹过之后,给其讲道理,逐步帮宝宝变得更理智。

球球的家人依照这些办法做过后,感觉球球越来越懂事,大人们也轻松多了。

坦承错误是勇敢的表现 漂亮的依依每天睡前,妈妈都讲一个故事让她复述。她开始胸有成竹、非常自信,可是说到一半,就卡壳了。于是妈妈趁机提示,不料依依老大不高兴,她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把故事完整复述下去了。无奈,妈妈再次提醒她。这次依依恼羞成怒,并执拗地开始复述,决不接受妈妈的帮助,结果她反反复复在开头几局打转,最后困乏地睡着了。

第二天起床时,妈妈对她讲起昨天晚上的事,“依依”,讲故事就像长跑,途中常会跌倒,遇到这种情况,你需要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继续跑,这样才有希望迅速到达终点;如果你每次跌倒都从头开始,你就会像昨天晚上那样,永远在没有必要的地方重复,永远也到不了终点。“妈妈说这番的时候,依依面无表情,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