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宝宝偶用暴力 爸妈宜不宜干涉

宝宝偶用暴力 爸妈宜不宜干涉

判断标准:是否成行为模式

事实上,如果孩子的暴力和攻击只是偶发事件,父母选择忽略,睁只眼闭只眼是更有效的方法。孩子一暴力,父母就介入干预或说教反而会在孩子的心理上强化这一行为,越提越容易再犯。当孩子的攻击行为有惯性,成为一种行为模式时,父母才应该干预。

这时,特别是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家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和老人要统一教育理念,如果某一家庭成员特别纵容孩子就会成为“短板”,孩子受到教育或惩罚后会投奔这个最纵容他的“软柿子”让之前的教育功亏一篑。

原因:安全依恋未满足

通常攻击成为行为模式的孩子,是由于内心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依恋。“父母爱孩子不等于就有好的依恋关系。”依恋类型可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三种。形成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在成长中表现出容易冲动,情绪稳定性差、易怒,容易发展出攻击行为等不良行为。“小孩子从来没问题,从来都是家长有问题。”朱然科认为,家长不妨多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有必要时求助专业医生。

经常看暴力游戏和电影也可能让儿童有暴力倾向。在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将一群儿童分为两组。一组经常给他们看有暴力成分的电影,另一组则看普通的电影。如此维持了半年之久,结果发现,经常看暴力电影的儿童,明显有暴力倾向。后来,心理学家又花了差不多半年来消除暴力电影对儿童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经常看暴力影片,儿童会不自觉地模仿其中的内容,而通过积极的影响,暴力倾向可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