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标准”真能被解读吗?
关于中学生早恋的问题,大部分校方公布了7条早恋界定标准,比如,“男女同学单独在无人区、角落里、树底下、花丛中等偏僻处谈话”、“在操场上、通道,男女同学并肩散步”等。公告最后还有一段呼吁:“希望全体同学在青春萌动期一定要保持理智,将爱埋藏在心里。以爱为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让她在成熟的季节开花、结果,衷心地祝愿你们克制、克制、再克制。”这些标准真能界定孩子的心理嘛?
针对中小学生早恋,很多学校都出台了类似于“早恋标准”的规定:包括男女生距离不得小于60厘米以及男女生必须分层吃饭等等。而同样的结果是引来了很大的争议,质疑者有之,支持者有之。这种问题就类似于早恋本身,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所以出台制止规定必然会引来争议。既然存在争议,也就无所谓孰对孰错,可以去质疑或支持,但过分的解读“早恋标准”则显得有点咬文嚼字了。
比如这次的“早恋标准”制定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好”,同时也是家长委员会和学校共同商定的结果,从这一点上来说,至少规定本身并不是冲着孩子去的,相反,则是为了保护孩子。据了解,这所学校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在外做生意的,换言之,就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亲自照顾孩子,家长也就把照顾的权利交给了学校。学校也只有有足够的权力,才能管好学生。诚然,规定有饱受争议的地方,但也有“在校园里牵手、拥抱、接吻;互串寝室”基本合理的规定。不合理的给学校提建议,合理的留住,这是我们这些旁观者所能做和必须做的。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他们也知道“早恋标准”的制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提醒下总没错”。从实施后的情况看,严厉的规定确实产生了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当然,从学生的角度看,如此“灭绝人性”的规定可能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在此,笔者建议,学校也应该吸取学生的意见,尽量获得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而绝不是一方坚决执行,一方解决反对。当他们关系不融洽的时候,需要的是媒体和其他旁观者充当斡旋者的角色。
很多事都可以心平气和的解决,虽然“早恋标准”看上去是严厉了点,但也存在合理的成分,与其在那一味批评或支持,还不如给学校提点实质性的意见。
预防早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做好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加强青春、理想、前途教育和法制教育。
引导学生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
培养建设严肃活泼、积极向上的校风和班集体。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