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性心理课是否该进入大学校园?

性心理课是否该进入大学校园?

大多数家长表示,高校开设这些课程可以加强大学女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分担了家长的最大忧虑。

教育部

心理健康课正式纳入大学必修课

据悉,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课程内容主要为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以及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三部分组成。教学方法有课程讲授、课堂活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在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方面上,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

在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方面,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压力和挫折,了解大学生压力及挫折的主要来源,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人生的意义,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根据学生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可以有两种开课方式: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覆盖全体学生;或者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在其他学期开设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形成系列课程体系。主干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延伸教育课程可根据学生情况和需要分布在不同学期开设。

学生

最担心老师不敢大胆去讲这些课

对于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等心理健康课成为大学生的必修内容,各高校的大学生有着什么样的反应呢?对此,昨日记者走访了长春市内的几大高校。

就读于长春大学大四的李同学说:“我认为这样做很有必要,如果当初有这门课,我们很多人也不会变得爱慕虚荣,感情受到很多伤害,教育在性方面终于迈出了一步,希望整个社会给予理解。”

当然也有不少同学表示一时间有些接受不了。“我想课堂上我会脸红的,真的想不出来老师会怎样讲。”长春理工大学的王同学说,以前上选修课的时候,老师对于比较敏感的话题都是点到为止,有些大学生在听课时也会觉得不好意思,而这次直接搬上必修课堂,她最担心的就是老师不敢大胆地去讲。“老师上课教那些内容,我们都不是小孩子,真怕老师不好意思。”吉林大学一年级的赵同学也觉得,男生女生一同上课的话,难免会产生尴尬的情况,担心老师也会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