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课是否该进入大学校园?
大多数家长表示,高校开设这些课程可以加强大学女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分担了家长的最大忧虑。
教育部
心理健康课正式纳入大学必修课
据悉,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课程内容主要为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以及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三部分组成。教学方法有课程讲授、课堂活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在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方面上,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
在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方面,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压力和挫折,了解大学生压力及挫折的主要来源,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人生的意义,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根据学生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可以有两种开课方式: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覆盖全体学生;或者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在其他学期开设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形成系列课程体系。主干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延伸教育课程可根据学生情况和需要分布在不同学期开设。
学生
最担心老师不敢大胆去讲这些课
对于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等心理健康课成为大学生的必修内容,各高校的大学生有着什么样的反应呢?对此,昨日记者走访了长春市内的几大高校。
就读于长春大学大四的李同学说:“我认为这样做很有必要,如果当初有这门课,我们很多人也不会变得爱慕虚荣,感情受到很多伤害,教育在性方面终于迈出了一步,希望整个社会给予理解。”
当然也有不少同学表示一时间有些接受不了。“我想课堂上我会脸红的,真的想不出来老师会怎样讲。”长春理工大学的王同学说,以前上选修课的时候,老师对于比较敏感的话题都是点到为止,有些大学生在听课时也会觉得不好意思,而这次直接搬上必修课堂,她最担心的就是老师不敢大胆地去讲。“老师上课教那些内容,我们都不是小孩子,真怕老师不好意思。”吉林大学一年级的赵同学也觉得,男生女生一同上课的话,难免会产生尴尬的情况,担心老师也会很尴尬。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