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校园安全" 真的能保证学生安全吗?

"校园安全" 真的能保证学生安全吗?

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近期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在校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面对不断发生的“校园暴力”案件,面对孩子们恐惧、无助的眼神,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校园暴力不仅给孩子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更给他们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伤痕。

许多人都在呼吁“拒绝校园暴力”,可为何这么多年过去,依然有不和谐的声音在我们耳边响起?

他们躲在小巷深处,魔爪伸向放学的孩子……

不少学生家长反映:专门勒索在校学生的“鬼仔”(广州人对这些勒索者的称呼)在广州十分普遍,他们趁着中午或下午放学的“真空”时间,躲在学校附近的巷子或便利店内伺机下手,看到比自己小、比自己矮的低年级学生就动手勒索。不少学生被这些“鬼仔”吓得不敢上学,学生遭到这些人殴打致伤致残的惨剧也时有发生。

还有一些“鬼仔”拉帮结派,在校园内外编织起一张邪恶的网络,被“网”住的学生必须按时交纳“保护费”才能保平安。广州一家中学的初一学生杨某就曾因为拒交“保护费”被“执行家法”打得头破血流。据介绍,学校很多低年级的学生都被胁迫做了这些人的“小弟”,由于害怕被“掌门”和校外的“大佬”打,同学们都不敢向家长和老师反映。是什么让“校园暴力”如此猖獗?

不少已侦破的“校园暴力”案件都表明,许多作案者都是先通过“自愿”结帮,并收取一定数目的“入会费”作为活动经费,然后一起去“共同致富”———收取帮外学生的“保护费”。现在的小孩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他们,这些孩子到了陌生的环境中,往往急于寻求“保护”,一些校园准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就是在这种心态驱使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