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家长将iPad当“保姆”
随着iPad应用软件越来越多,一些新潮家长乐于把iPad当作幼儿“保姆”甚至早教工具。这种现象引发争论。一些心理专家和家长认为,iPad作用有限,不应让孩子过早进入虚拟世界。
幼儿“保姆”
法国巴黎,22个月大的乔治坐在蓝色小椅子上,面前的婴儿桌上是他的玩具一部iPad。乔治正在玩《哞哞盒》游戏,只要用手指点着一个鸭子图案,屏幕上就会出现牛、猪、狗等动物的形象并发出相应叫声。他现在每周玩半小时iPad。
乔治的母亲奥雷莉-梅西耶告诉法新社记者,玩iPad可以帮助乔治开阔视野,譬如,她家没有钢琴,但乔治可以弹虚拟钢琴。
“这是个让他接触许多事物的窗口,”法新社26日援引她的话报道,“那些东西我家没有,现在它们浓缩在一个小物件里。”
据美国theiphonemom网站统计,2009年以来,针对低龄人群开发的应用软件激增,不少家长让iPad充当孩子“保姆”或早教工具。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技术专家凯蒂-利嫩多尔就是其中之一。她喜欢给自己的小侄女看电子书。
作用有限
在使用iPad、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问题上,心理学家并不赞同家长们的做法,认为至少孩子2岁前不宜接触。
心理学家认为,就教育功能而言,iPad存在缺陷。法国儿童精神病学家塞尔日-蒂斯罗恩说,它只能提供色彩丰富的二维画面,与周围充满不同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信息的真实世界相比,无法向婴幼儿提供复杂的感官信息。孩子2岁时大脑体积是刚出生时的三倍,神经元突触的形成需要他们去嗅、咬和做投掷动作,但iPad无法提供味觉和嗅觉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南希-琳达认为,iPad无法提供复杂交流的机会。虽然某些游戏具有一定互动性,但它们无法替代人际交流。另外,大多数iPad游戏要求的是被动注意,婴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考能力、探索真实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会受到负面影响。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