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妈妈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需要提高女童的素质,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多数女童将来都是要妈妈的。发现母亲固然重要,但培养女童似乎更加未雨绸缪,否则一旦错过这个机会,等到女童稀里糊涂地成长为母亲,再发现她们也没什么用了。
父亲是榜样,母亲是朋友
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说,父亲和母亲有分工和合作,古人所谓的“严父慈母”是有道理的,一来这是由于男性和女性的性格差异,二来是由于社会已有的刻板印象。相对而言,母亲比父亲有更大的耐心,与孩子有更多的相处时间,从社会预期上来说,对父亲有很多量化的标准,而对母亲则略微好一些,所以在对家庭和孩子的情感投入上,母亲天然地要多于父亲。
自有“女性主义”思潮以来,若干女性开始争取“发现自我”:获得对自己身体的主宰权、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实现自我价值等等,这都没错,至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从被当作“物”到被当作“人”,肯定是一种进步。然而事情没那么简单,女性在已有的男性话语空间中挣扎几百年,最后的结果是,得到了双重任务:所谓的同工同酬机会,还有永远无法摆脱的生儿育女的职责。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出现了一些极端的例子,那就是女性的“雄化”现象,在上个世纪的中国,曾经有一个特殊的名词:“铁姑娘”,这最初是源于某几个姑娘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勇敢地与男性一块参加劳动,在那个盲目认为精神能创造物质的年代,“铁姑娘”无非是人定胜天理论的具体化。
一旦生育和养育割裂,直接受到影响的是孩子,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观察世界,尤其是理解人际关系的最初途径是通过父母的相处模式,因此,试想一个家庭中出现一位父亲,再出现一位“翻版父亲”,那将来孩子如何去认识两性世界?
受西蒙?波伏娃之观点:“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造成的”的影响,一些女性主义者便有意识地让小女孩从小跟男孩子玩一样的玩具、穿一样的衣服,试图达到重新塑造她们的目的,没有调查数据说这样做的具体危害有多大,但我想,至少从理论上说,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女孩可能陷入某种精神危机:身体上的女性化和心理上的男性化,即使不能据此推导出她们有可能成为同性恋的结论,也至少可以猜想这样的女童有拒绝成为母亲的可能。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