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是谁造成孩子心理问题

是谁造成孩子心理问题

现实家庭生活中,常让我们挠头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心理不稳定,经常莫名其妙地向人发脾气。家长搞不懂,常常会以昏治昏,骂他们“吃饱了没事,撑的!”这种教育方式和体罚其实没什么两样,都有伤害孩子自尊心之嫌。

这里,我替孩子们说句公道话:他们不是吃饱了没事撑的,而是突然间方向感不明确或者心中被烦恼塞的满满的却不知道如何来沟通和表达所致。

家长们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大撒把,放120个心。所以每天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和事情,忽略了和孩子在一起活动和沟通的机会,让孩子感觉象失去了父母的疼爱和关心,把本来想对父母说的话闷在心里,而造成了孩子心理的拥塞。

孩子们其实大多心理单纯,唯一可能对他们产生较大影响的就是他们的课业与学习,课业重、学习压力大、时间安排的过于紧密、没有放松的机会等等。还有就是可能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间发生的一些小摩擦、小冲突,在他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调试能力时是容易让他们感到挠头和无助的。

这时就需要家长来帮他们一把,帮他们从别扭的状态下转过弯来。

家长一定要保持对孩子情绪一定的敏感度,发现不对头要及时作出反应,当然不时象上述所说:骂他们“吃饱了没事撑的!”要讲究个方法技巧。

首先,发现孩子情绪不对,采取单刀直入的方式去问未见得孩子会配合,如果不说怎么办?所以要用点策略,讲究点迂回的技巧。比如:儿子最近怎么样?有没有学校里的新鲜事跟爸爸(或妈妈)说说?如果孩子还是不吭声,那么再切入主题,谁惹我们儿子生气了?跟爸爸说说,我来帮你想想办法。这样,一般孩子们是愿意和家长配合的,会把心里的不痛快告诉自己的父母,然后我们再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帮他们出谋划策,运用开导、劝解、出主意等手段。

其次,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要先当他们忠实的听众,等把一切听清楚、弄明白、经过缜密思考之后再发言,不要只听孩子说了个大概就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再者,要孩子不偏激,首先家长自己要做到不偏激。在与孩子交流和沟通的时候,要注意语调要平缓,态度要和风细雨,不能听到孩子的委屈就随着孩子表现出情绪化,甚至错误地引导孩子用暴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雷老虎还懂得个要“要以德服人”呢,性格粗暴的家长们也应该学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