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孩子的认生心理
“认生”,恰恰反映你的小宝宝在成长。细心的妈妈会发现自己的宝宝在三四个月时已能对妈妈作出反应,只要你走近宝宝身旁,他就会乐滋滋地往上拱起身子,示意让妈妈把他抱起来;或者你在屋内做事时,宝宝的目光也常会追随你的身影,一旦你不在屋内他就会哭喊。宝宝到了5个月时,随着自我认识和活动范围的扩大,识别能力不断增强,已能区别父母和其他人。6个月时,已能对熟人表现出好感,对生疏的人表现出陌生感,已经开始识别家中不同成员并且对各人有不同的反应。这时的宝宝已开始有了依恋、害怕、认生、厌恶性、爱好等情绪。出于一种自我保护,这阶段的宝宝对生人生地就会产生过敏反应,尤其突出的是对陌生的妇女的反感,对天黑、孤寂的害怕,而对最亲他、关心他的人——妈妈则最为依恋。这就是突出的“认生”行为。以后,随着孩子认识不断发展,自我认识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这种“认生”行为也就逐渐淡化。当妈妈了解了这是婴儿生长发育的必然阶段,也就不会过于紧张了。
那么,怎样帮助宝宝顺利地渡过这一“认生”阶段呢?关键在于“因势利导”。
当我们了解婴儿在这一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的规律后,不妨采用“略为提前”的教育方法,以促使婴儿较快地适应周围环境和不同的人和事。具体地说,也就是在宝宝将要产生“认生”行为之前,就让宝宝除了妈妈之外,多多接触一些其他家庭成员,或一些生疏的人,并让他们同样施以一定的爱抚和关心。如帮助喂奶、喝水、换尿布、逗着说话、抱着玩、做简单的游戏等,以加强亲近感,消除宝宝的恐惧、害怕心理。根据常规,这类婴儿“认生”期很短暂,会很快适应新的人和事,什么人抱他他都乐意。当然也不排除例外,就有那么一类婴儿特别胆怯,特别难于适应新的环境和生疏的人,这就需要当父母的耐心地做一些工作。如先从他熟悉的人员中开始逐步扩大他接触人物的范围,绝不能一厢情愿勉强宝宝和谁“亲”,这样只能加深孩子的排外心理。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