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儿童心理的摇篮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青少年自杀、殴打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反思。家庭是一张网,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多是由家庭因素造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心理的成长尤为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儿童及青少年智力、体力的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此外,由于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是脆弱的,心理创伤的年龄越小,创伤越难愈合。父母只有了解不同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才能更好地呵护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根据埃里克森儿童心理成长期的研究,0-1岁是儿童安全感的建立期,也是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如果与妈妈分离,孩子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从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1-3岁是依恋期;3-6岁是恋父恋母情节的形成期;6-12岁是学习、勤奋期;12-18岁是青春叛逆期,也是自我价值体系形成的时期,此时父母的不理解会压抑青少年的心理,增加青少年抑郁的风险。
抑郁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心理压力过大,心理不堪负荷。无论儿童、青少年或者成人,学会摆脱释放心理压力和自我调节非常重要。林教授说,自我调节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
首先,好的人格基础很重要。青年人可以刻意地重新塑造自己的个性,变得更加开朗、坦诚,更加阳光和积极。
其次,好的情感支持,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家人、朋友的情感支持很重要。这与好的人格基础有关,在遇到挫折、抑郁时,如果能够得到家人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可以使人更快地走出情绪低谷。
第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益于自我心理调节和情绪释放,像音乐、书法、古董收集、阅读、体育运动、旅游等。
第四,定位恰当的期望值。人的抑郁、负面情绪往往来自于过高的心理期望,得不到才会不满足、不幸福,因此降低个人的期望值,学会享受期望实现的过程和喜悦。
第五,不要拒绝求医。摆脱内心的“病耻感”,在所有方法都不能得到帮助的时候,要主动地将心理医生、药物作为帮你走出心理抑郁的拐杖,助你度过心理的抑郁期。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