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要化解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要化解

家庭教育的缺位、学校教育的不得法、社会人文环境的不良等一系列客观因素皆容易促成、加剧逆反心理。怎样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 首先,正确认识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中学阶段学生独立意识萌发的一种表现,它既有消极影响,也不乏其积极意义,我们只能因势利导、逐步调适。

其次,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家长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简单的批评和粗暴的训导不仅收不到效果,还会影响与孩子的关系。另外,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要适度,要善于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努力创造健康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第三,优化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教师要认真探索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尊重学生。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用心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感受,不可排斥和疏远,要用真诚的情感关心、帮助、鼓励他们,缓解学生因各方面压力(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不适压力等)而加重的逆反心理。

第四,完善社会人文环境。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是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保证。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给青少年提供学习求知新途径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特别是成人文化中的不良内容如荣辱不分、是非不辨、盲目跟风等都可能暗示、纵容中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避免这些不良影响的侵蚀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社区具有资源上的优势,要充分调动多方力量,有效净化和完善社会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