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让爱伴孩子走出阴影

让爱伴孩子走出阴影

透视单亲离异家庭孩子心理及教育

离婚率的攀升,受波及最大的是孩子。如何防止和减弱双亲离异给孩子带来的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社会问题。

父母的离异,原有的家庭人际关系的氛围与行为准则不复存在,孩子心理需要适应和承受。很多父母离异前大多数要经历一个吵闹与冷战的过程,对孩子的冲击力巨大。父母离异之后,孩子不论是与亲生父亲还是母亲生活在一起,对他都缺失了部分家庭环境的温暖,带来性格上的改变。王老师班上的小强原是一个与活泼、好动的孩子,现在一天到晚耷拉着小脑袋,老师还发现,小强经常抓住蚂蚁或蚂蚱,把它们的脚一只一只地扯下来,看它们既不能跳、又爬不动的样子,露出一副高兴的神情。后来老师经过多方的了解才知道,小强的父母刚离婚不久,原先那个温馨、和谐的家没有了,妈妈也离开小强远走他乡。小强对此感到茫然,怨恨自己的父母,将不满、怨恨都发泄到那些弱小的小动物身上,心理变得不健康。

父母离异对孩子而言,意味着父母性别角色的残缺。父母亲在家庭中扮演着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互相补充的作用。离异后的父母单方一个人毕竟精力有限,对孩子的照料、教育的疏忽都会影响其心理健康。15岁的小刚的父母开始离婚时他跟随母亲生活,但母亲的收入甚微,没有能力负担小刚的生活费和学习费用,妈妈一个人带小刚很累很苦。无奈一纸诉状将爸爸告到了法庭,希望他多承担一些孩子的抚养费,如果拿不到足够的生活费用,小刚就得回到爸爸那里,小刚觉得自己十分多余。                       离异者常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往往不顾孩子的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发展方向,一旦孩子出点问题,便痛心疾首,以严厉的手段对待孩子;有的离异者则对孩子溺爱放任,这些都导致幼儿心理发展出现偏差。那么作为社会、家庭、学校老师该怎样对待离异家庭的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孩子走出阴影呢?

父母亲:给孩子永远不变的亲情

离异的父母无论婚姻关系怎样变化,和孩子的血缘是一条剪不断的丝带。但父母的这时候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消除导致离异家庭幼儿心理问题的原因。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不嫌弃、疏远孩子,不向孩子述说离异对方的不是,不将孩子作为自己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妥善安排家庭生活,增加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并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其他的小朋友多交往,以增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应付问题的能力。与非监护协调好探视孩子的时间,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平和的环境。就离异家庭孩子而言,情感教育无疑撑是起他们精神世界地绝好手段。应该通过情感教育让孩子懂得:父母离婚不一定是坏事或可怕的事。离开的父或母在血缘上永远是你最亲的人。不管走到天涯海角,心里永远装着你亲人的爱是人世间最可贵的,要格外珍惜。

社会大家庭:孩子温暖的太阳能

为离异家庭的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并提供帮助是每个人的责任。社会对离异者不应不加分析的指责、嘲笑和偏见,给离异家庭子女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如老师向孩子打听家里的事,小伙伴嘲笑他们没有父母亲等,都会使孩子有一种抬不起头的感觉。因此,老师或其他的小朋友不要嘲笑、讥讽离异家庭的孩子,整个社会要从观念、认识及舆论导向等方面,为离异家庭的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