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学生需要调理好心理面对生活

学生需要调理好心理面对生活

    正值现在,是新生们即将走进大学,继而展开全新学习生涯的重要时刻。而每到高考结束,很多高中毕业生都会遇到一个大致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家人和老师让我报考的专业是我一点都不感兴趣的,而我自己喜欢的方向在他们看来毫无前途……”遇到这样的问题,谁能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案?刚经历了高考烽火洗礼的孩子正“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在几年前“象牙塔”里曾掀起过几次“清理门户”的舆论风暴,学习上一堆荣誉,生活中“一地鸡毛”,这是应试大环境下一些笼罩在光环下的孩子正在遭遇的尴尬,这也是令许多社会观察者感到困惑的一个社会现象。那么,即将步入大学的孩子该做好怎样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全新的大学生活?

   “解铃还须系铃人!”大学是人生的第一个平台,考入大学后面对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管理能力培养的缺席,究竟该如何应对“后高考时期”的漫长人生……


    决策能力是关键,培养出了这种高分低能的学生,幸与不幸,得失之间,人们都要做出自己应有的判断,而真正能够解开这个难题的只有家长和学生自己。应该形成一种全新的生涯教辅理论,担负着教书、育人职责的教师和家长都应当明确一个观念所有人都处于一个生涯决策和生涯摸索的过程当中,客观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实施更为合理的生涯决策,让孩子不要忘记自己也是一个生涯决策者,并通过不断努力持续提升自己的生涯决策能力。

  
    人们面临的很多社会问题往往都会归结为心理问题。而一名社会心理工作者与一位“医生”是有区别的。社会观察者善于提出问题,但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靠社会力量。要把“爱”和“感恩的心”教给孩子,等着孩子自己慢慢起变化;对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抉择不定,时间长了孩子会出现心理焦虑,需要帮助他们确定追求的目标,等着问题自然而然地解决;对那些从小灌输要做“人上人”的孩子,要让他们先学会做个普通人,否则对很多事情都会感到不满。心理问题本身就是社会问题,药片往往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