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易致心理障碍
孩子长多高才算正常?目前临床用标准差法和身高百分位法来判断身材是否矮小,就是说儿童身高低于同龄、同性别、同地区、同民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两个标准差,或三个百分位可诊断为矮小症。如果孩子在班里排在前三位的矮小孩子需要引起重视。
小个子要定期测身高
以8岁孩子为例,男孩应为130厘米,女孩应为128.5厘米,如果偏差过大,孩子就有可能患有矮小症。 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长得慢也是病,不知道0-3岁时,就需要观察孩子的身高。有些家长要么不关心孩子的身高,把孩子的身高交给时间,要么把大量的钱花在给孩子补充营养或者购买增高器械上,而这些盲目的举措往往耽误治疗,甚至适得其反。
多种因素致孩子身材矮小
引起儿童矮小的原因很多,一般分为生长激素缺乏和非生长激素缺乏两种。如果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性早熟、遗传因素、染色体变异、特发性矮小等,都可能会让孩子个子矮小。要经过专科医生询问详细的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综合分析后,才能明确孩子是否患有上述疾病。
性早熟也不能忽视,有个孩子,每天跟着家里老人吃海参蒸蛋补充营养,结果造成性早熟,骨龄大于实际年龄,透支了后面的生长潜力。
如果希望孩子有个挺拔的身材,父母需要注意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足够的睡眠、积极的体育锻炼,尽量减少疾病,保持良好的情绪等。
4岁左右是最佳治疗时机
从接受治疗的情况看,七成矮小儿童接受治疗过晚,患矮小症的孩子开始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孩子年龄越小,体重越轻,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生长的潜力及空间越大,对治疗的反应敏感,用药的剂量小,所花费用少,生长效果好。如果等到发育后期如15-18岁时再治疗,此时骨骺接近闭合,生长潜力很小,已不再可能达到理想身高。
如果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需要进行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千万别自己盲目用药,因有些药物虽然可增强蛋白质合成,短期内促进生长,但带来的危险是骨骺提早闭合,反而影响最终身高。
矮小症易致心理障碍
矮小症患者同正常儿童相比,虽然智商属于正常范围,但是在心理上具有内向、情绪不稳的个性特征。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矮小症患儿都存在自卑、抑郁等不同的心理障碍,有的孩子甚至因为身材在班级中倒数而不愿上学。此外,身材的缺陷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升学、就业和婚姻,如何促进身材矮小者长高,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