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心理学家告诉你如何做好亲子教育

心理学家告诉你如何做好亲子教育

心理学专家指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所以父母要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这样孩子才能在大人的影响中学会宽容、谦让。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当自闭症折磨着宝宝时,很多家长痛苦和绝望,有的甚至把孩子当作出气筒。这种变化无常的情绪,只会让宝宝越来越封闭,自闭的宝宝需要训练,亲子园可以让家长学到了如何关爱与包容孩子,让宝宝通过训练在语言、认知、行为等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促进正常发展,消除过分行为,避免及消除固定僵化的行为,增强了生活自理和社会交往能力。让家长和宝宝在迷失的路上找到了方向,找回了信心,学会了一种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人生,看待自己周围的人和事。

家长和子女定时沟通、让宝宝情感发泄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形成密切的亲子互动,定时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如每周确定固定的沟通时间,如果必要,每周2-3次,每次沟通1-2小时。

沟通时要注意让子女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子女毫无顾虑地表达,对于孩子表达对家长的不满情绪,父母也要耐心地接受,不能反驳,但可以对孩子做出一些解释。即使是很小的婴幼儿也有这种沟通的需求,父母更应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这样才能够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和谐的亲子关系也就形成了。

对于家长来说,选取生活当中他们所熟悉的内容进行亲子教育,做起来会更得心应手。同时,来自于日常生活的事物也能随时用于生活中,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

如:1-2岁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成人在日常生活中为他们创设的语言环境,如带孩子到“十字路口”,父母可以教孩子观察的同时,发出“小轿车”、“公共汽车”、“大卡车”等词汇音,让孩子区分出各种车子,了解各种不同的车子,这样在生活中利用一切的机会让孩子多听和多说,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能够在玩中学到知识、锻炼宝宝的身体是最好的方法。

在亲子游戏中,家长没有必要使用高档的玩具,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的玩具才是最好的。例如布球、橡胶球、封好的塑料罐、雪碧瓶等,在里面放上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家长和孩子一起用手去让这些物品滚动或者用脚去踢。1-1.5岁的孩子会意识到不停地用脚去踩这些物品,会发出各种奇奇怪怪的声音,孩子会很高兴地意识到这一点,高兴了连身体都会摇晃。还可以放上欢快的音乐,家长在引领孩子用脚去踩的同时,感受节奏。

另外,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不要把看电视或类似电视的东西当成一种游戏,因为电视可能对早期大脑的发展有负面作用。有研究表示,婴幼儿看电视可以导致他们在数学、阅读认知和理解测验上分数低,并有可能导致7岁时出现注意力障碍和多动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