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宽容日”如何打造良好涵养
11月16日是“国际宽容日”,时下的中国,也应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宽容文化。
之所以强调这种宽容文化,是因为在狂飙突进的经济化进程中,在社会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矛盾积蓄尖锐的今天,我们越来越不愿意宽容、不懂得宽容。
最典型的就是面对各种负面新闻、群体事件等,虽然有人能客观对待,理性宽容,可更有一些人言语歹毒、幸灾乐祸、牢骚满腹,进而生出狭隘自私、铤而走险的负面因子。或者在生活中遭受了失业下岗、创业失败以及沉重打击,往往更愿意记恨在心,进而生出报复性行为,给家人、他人和社会带来巨大创伤。
虽然所有的“怀恨在心”都有其存在的堂皇理由,但归根到底,还是人“心”出了问题,因为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任何外在心理疾病、负面情绪都是有内在的“心因”引起的。是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我们的思考方式出了问题,我们更愿意考虑自我,而淡忘了公共需要;更愿意放大自我痛苦,而没有认识到痛苦也是一种积极的前进动力;更愿意将不快记在心里,而没有让它成为沙滩上的字迹,任由海浪冲去。我们用无意的“心理茧子”将阴影和失败包裹起来,难以超越,无法自拔,非常痛苦。
“国际宽容日”的设立,无疑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宽慰和情绪纾解,这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设立,目的就在于,想通过这个节日,让更多人从无法排解的抱怨、仇恨以及报复性情绪中走出来,给阴暗的心空送上温暖的太阳。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懂得宽容,学会了宽容,或者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或者接纳朋友对你造成的故意伤害,或者将所有的不快当做善意的“挫折教育”,或者多一些海阔天空的君子思维,我们的情绪就能发生巨大转变,心理苦闷和狭隘就能得到循序渐进的进步和升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发达后,幸福指数成为更多人的发展目标。想要达成这样的目标,仅仅依靠物质的堆砌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宽容,增强心理调试能力,懂一些心理学常识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宽容日”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心理调试,是一种心灵环保,值得称道。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