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走出蛋壳心理
孩子的心灵,是个神秘的世界,当它失去自信而又不知道如何面对失败时,它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像裹上一层“蛋壳”:它非常严密,足以将所有人挡在壳外;它又非常脆弱,一点儿敲打,就可能被击碎,激发出强烈的报复。这是十分常见的“蛋壳心理”.
只因小发明家的学习成绩小学始终名列第一,进了中学,处处落后于班长;班长却很专制,甚至动手打人;挨了打的小发明家,就制造了一颗开启式邮包炸弹,把班长炸了个血肉模糊(8月11日《都市*》)。
这里没有赢家:班长带着伤痛,反省因自己行为粗鲁,出口伤人,弄得伤己又害人;家长、老师痛定思痛,困惑于两个很“优秀”的学生何时成了怨家,闯下那么大的祸;肇事的小发明家锒铛入狱,让人把课本送进监狱,却只能等待法律的制裁……孩子的心灵,是个神秘的世界,当它失去自信而又不知道如何面对失败时,它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像裹上一层“蛋壳”:它非常严密,足以将所有人挡在壳外;它又非常脆弱,一点儿敲打,就可能被击碎,激发出强烈的报复。这是十分常见的“蛋壳心理”,只是很少有人想过要给他们一个“出口”。
孩子自己要懂得寻找“出口”。初三的学生,学了六七门功课,为什么就不会懂一点儿心理科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什么就不知道邪恶念头需要抑制的道理?小发明家曾经想过要找老师,只因为看到班长先走进了老师的办公室,他就放弃了找老师谈心的打算。一个差点儿就形成了的“出口”,被他轻易地堵了回去;差点儿就可以避免的悲剧,最后令人遗憾地发生了。给孩子增添一节课,补做一个习题吧!就叫――“如何走出‘蛋壳心理’”。
家长要懂得查看孩子的“出口”。小发明家的无名火烧了三年,做父母的却茫然无知。每到周末,小发明家就将自己锁在屋子里做爆炸试验,父母都以为他在专心复习。等到大祸酿就,父亲还连说三个“不可能”。要是父母能在孩子失去自信的时候帮他找回自信,能在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降低过高的期望值,能为孩子做个走出失败的榜样……没有什么“蛋壳心理”是找不出“出口”的。――家长学校,得给所有的父母补上这一课。
老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出口”。丧失自信的学生,每班都会有;尤其是在学习成绩的竞争依然十分激烈的时候,每个老师都该学会关注学生“蛋壳心理”的“出口”。小发明家与班长的冲突酝酿了几年,拳脚相对都有过好几次,直至案发,班主任老师都回忆不起他们之间有过什么矛盾表现,也没有谁反映过他们有何磨擦……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夺命的恶念,是如何在一个“蛋壳”里酿就的!――寻找“蛋壳”,并为“蛋壳”寻找“出口”,应是老师的职责。
心理学的常识告诉人们: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人心理成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5到6岁和12到13岁这两个年龄段,是“蛋壳心理”的危险时段。 关心这些孩子吧,为孩子的“蛋壳心理”找到一个“出口”!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