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会听话”“会说话”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小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
在小学,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学生年级越低,回答问题越积极,课堂气氛越活跃,常常是手举得高高的,有的惟恐老师看不见而站起身来,有的甚至着急地喊起来:“老师让我说!”……然而,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反倒越发不愿发言了。这种现象,固然与学生在心理上由“自我中心”转到注意周围环境和他人评价等因素有关。但是,通过调查和与学生座谈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表达欲望”没有给予很好的保护和引导。教师要因材施教,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体验到表达成功的欢愉,从而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表达欲望”。
一般人在低幼阶段,口头表达能力都远远高于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应努力使孩子们的这种习惯保持下来。课堂上,教师可随时提问:“谁能重复一下老师刚才说过的话?”“前面那个同学说得非常好,谁能学说一遍?”……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听”的注意力,又有助于他们养成听仔细、听明白、听完整的习惯。
在课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诸如“留心生活中大人们的对话”、“倾听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谈”、“收听新闻广播、少儿节目”等听话训练,然后,利用“语文活动课”组织他们学说,并给予具体指导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从小学会“倾听”,并养成向生活、向人民群众学习口头语言的良好习惯。
格罗塞指出:“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要发展他的思维能力”。可见“发展思维能力”,是“说话”训练“生根”的关键。寻因索果,理清脉络,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多问个为什么,事情的始末缘由、来龙去脉,文章的结构顺序、选词用句等,也就是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都要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就要组织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比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随之得到相应的发展。这就为“说话”训练打下了丰厚的基础,达到“会说话”的目的。此外,积极引导生活会话,将学生想说、爱说的内容纳入到“说话”训练中来,将“说话”训练所得到的经验和成果,与生活会话的亲切自然有机结合起来。譬如:农村的孩子到校早,在老师到来前,他们总要“说上一阵子”,经调查得知,他们或是互述“见闻”,或是仿学电视节目,那声调、语气和爽朗的笑声,那神情、举止和全身心的投入都是课上很少听到、见到的。所以,就应该鼓励他们在说话时保持这种自然的情态,放在“语文活动课”上加以指导和训练。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欲,提高了生活会话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表达的热情;同时,矫正了学生到校后和自习课上“情不自禁”而说话的毛病;此外,学生的“说话”训练也平添了许多亲切、自然的氛围。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