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成长心理

离家少女终回家

离家少女终回家

 一少女因被父母责骂而出走,一位市民看到本报报道后,帮忙找到了少女,不过,她却不愿认父亲……虽然经数小时苦劝,她最终跟父亲回家,但专家认为,此事反映出不少家长用“棍棒”教育子女易引发恶果,应引起重视。“我们这里有一名自称来自大方县的16岁女孩,与晚报7日报道的失踪少女很像。”7日下午5点多,一男子致电本报。该男子叫黎平,是黎平家政服务公司的法人代表,公司位于贵阳市猫猫坡附近。经记者联系,下午6点多,面容憔悴的农民工李顺奎赶到猫猫坡,他已经找了女儿7天。李说,这已是女儿第三次负气出走。

 
    “小丽!快跟爸爸回去,***妈眼睛都哭肿了……”李顺奎找到女儿,颇为激动。“你是谁?你不是我父亲。我不回去!你们养育我的费用我会打工还的!”小丽态度十分坚决。小丽说,她从小就经常被父母打骂,至今身上还有伤疤.在黎平的协调下,李顺奎好言劝导女儿,不停认错;女儿则一直抽泣,扭头不理。当晚9点过,小丽的舅舅赶到。又是一番苦劝后,小丽终于答应回家。


    昨天下午,李顺奎来电告知记者,小丽回家后,也向父母承认了离家出走是不对的。现在她情绪已经稳定,还开始帮父母干活。贵阳市华夏心理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敏说,此事是当前部分家长、特别是多数农民工教育子女的一个缩影。大多数农民工忙于生计,无暇教育子女,加之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甚至动不动就打骂,造成父母和子女关系紧张。因此,父母应掌握子女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变化,合理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切忌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唯有如此,才能与子女构建良好的关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