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表扬
嫉妒心不只是成年人才有,而人天生都有嫉妒心理,孩子当然也一样。婴儿从16-18个月就开始出现嫉妒表情,两三岁的宝贝嫉妒吃醋的心理就已经很明显、很复杂了。每个成人都有过因嫉妒别人而使自己感觉不安的体验,宝贝同样会被嫉妒这根“刺”“折腾”得不高兴、不愉快,甚至担心或害怕……
对于玩具的担心。“我有好几个漂亮的小车,可那天我发现茗茗的车比我的大、比我的多、跑得比我的还快,不行,我受不了了,为什么我不能拥有它?”
失去爱的恐惧。“妈妈怎么去抱别的宝宝了,还亲亲他呢,是不是不要我了?妈妈,妈妈,快点放手,来抱我呀!怎么还不来?”
没被表扬的冷落。“老师说露露的画好看,难道我的不好看吗?现在我拿支黑笔在他的画上胡乱涂上几笔,还好看吗?老师,你现在得表扬我的画好看了!”
以上是宝宝生活中的一些片段,既然宝宝爱“吃醋”,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就要注意别招惹宝贝,别在无意中拔苗助长了宝贝的嫉妒心理。
宝贝的嫉妒心理不可能完全消失,但是经过家长的着意引导,可以尽量减少嫉妒那根“刺”对宝贝自己和他人的伤害,使这种消极心理向其他积极方面转化。
鼓励教育并不只是表扬
婴幼儿特别需要家长的表扬和鼓励来建立信心,于是有的家长单一地、夸张地表扬宝贝,孩子做了什么不对的地方,也把责任向别人身上推,宝贝长期被这么哄着,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学习和承认别人的优点,不接纳和嫉妒别人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
例如,在一项小比赛或者小游戏中,孩子输了以后比较伤心,有的家长就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也行!”这样也许安慰了宝贝,却是逃避现实的嫉妒言语。家长可以正面鼓励孩子:“人家宝贝学会了,那我们经过学习也一定能行!咱们回家试试吧?”表扬别人并不是灭自己的威风,而是认可别人、接纳别人的“情商”培养,引导宝贝走出嫉妒的狭隘天地。
家长可以经常与孩子交谈:“某某小朋友有什么优点?”“你可以从某某小朋友身上学到什么长处?”转化为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动力。
像孩子一样认真参与他的游戏
有的宝贝会因为自己折不好一张纸而嫉妒旁边的小朋友,知识和技能上的匮乏常常是孩子产生挫败感的直接因素,同时也潜藏着嫉妒。这时候,可以手把手地教他技能,让他产生成就感,蓄积潜能和优势,建立自信心。
游戏时别总是让着孩子,要让宝贝输得起,别总是给孩子造成他胜利的假象,因为幼儿与成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大人觉得让让孩子只是玩玩,儿童却把游戏当成 “工作”一样对待。在游戏中让孩子知道输赢,能锻炼他承受输局的心理压力。这样的心理感受会渐渐迁移到其他的情境中,使宝贝敢于承认别人比自己强,减少嫉妒情绪的产生。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