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情合理地给孩子立规矩
在孩子眼中,一张整洁的白色沙发能用来做什么?也许,正是一张平整的画布等着自己涂鸦呢。双人沙发或是大床,那是不错的“弹跳训练场”,在这上面可以释放自己过剩的精力。面对孩子的种种“不规矩”行为,有的家长立即训斥;有的家长任着孩子的性子玩;还有的家长犹豫不决,不知何去何从。
严教和迁就都要不得
其实,这三类家长都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孩子这种行为的需求是什么?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原则?如果了解这些,在这些问题面前,许多家长就不会犯难了。
开封基础教育教研室教研员刘振民认为,在为孩子立规矩的过程中,父母们的方法各不相同。崇尚严教,外加棍棒的教育方式,表面上好像很见效,孩子显得很规矩,很服帖,而父母不当的言行,在孩子心中会留下多少阴影和伤害,只有孩子心知肚明,却又无从表达;对孩子迁就顺从,较少约束,又会导致孩子言行随意,缺乏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
孩子的种种行为无论良好与否都与他所接受的奖励和惩罚有着密切关系。有时父母会在不知不觉中奖励和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或是惩罚了好行为。那么该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呢?
分析孩子的要求满足他的合理要求
3岁的东东在商场收银台前哭着不走,妈妈知道他想要买那个电动小汽车。但是家里已经有许多汽车玩具了,而且,从经济条件上说,一个100多元的汽车玩具对家庭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买还是不买?东东妈妈想,宁可大人多受点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于是,满足了东东的要求。
刘振民(开封基础教育教研室教研员)点评:
这个问题暴露出家长的弱点,她不清楚自己要坚持的原则是什么。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是通过对社会规则的试探来确立自己的行为规则。哭闹是孩子试探家长的一种方式,如果孩子哭闹就无原则地顺从他,他就会抓住了成人的弱点,并且一再地用这种方式满足自己的愿望。
家长如何做:
哭闹是孩子的“武器”。家长在考虑该持何种原则管孩子时,先细心体察一下孩子的真正需求。比如,他饿了,必定要吃的;他渴了,必定要饮料。也就是说,家长要考虑孩子的这种需要到底该不该满足他。如果孩子一哭家长就妥协或者孩子的所有哭闹一概制止,这实际上是家长不清楚自己要坚持什么原则。对孩子的要求进行分析,满足他的合理要求。
给孩子立规矩应倾听孩子的心声
毛毛的妈妈非常注意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从两岁起就试着让孩子自己穿衣服、洗手绢、系鞋带。开始时,毛毛没少挨训,妈妈嫌毛毛贪玩,洗手绢时常常水花四溅,系鞋带时常常用鞋带绕着手指胡乱打结。到4岁时,毛毛逐渐学会做这些事了,但他一点也不喜欢做,他没有获得成就感,而是觉得做这些事“没意思 ”。
叶平枝(河南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点评:
给孩子立规矩时,不能脱离孩子的生活,也不能脱离孩子的能力水平,要使用在他那样一个年龄段能够接受、能够理解的方式。系鞋带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力量,孩子的能力发展水平也不尽一致,如果看到别人孩子能做的事,也强求自己的孩子马上做到,就不切实际了。
家长如何做:
刘振民建议,比如洗手绢这种事,开始做时,只要孩子有能力做、愿意做,先不要要求洗的质量,让孩子先尝试,通过赏识的方式,逐渐提高他的水平。给孩子立规矩,不应该只考虑家长的感受,更应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尊重孩子。否则,孩子会有逆反心理,表面上看是遵守了家长的规矩,但孩子的内心会非常痛苦。长久下去,孩子会形成心理问题。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