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自己长相过不去
人一到了青春期,就开始喜欢琢磨自己的长相,对自己品头论足起来。可这一“品”一“论”,便引出许多少男少女的无限烦恼。
刘婷今年刚满15岁,恐怕现在跟她最亲密的要算她那面小镜子。每天只要一有空,准把小镜子拿出来仔细端详一番。刘婷长得并不难看,起先她也是抱着一种自我欣赏的态度来照镜子的。不过日子一久,她开始对自己的相貌“横挑鼻子竖挑眼”起来。她发现自己的五官都“不甚理想”:眼睛过小了,而嘴巴又太大……这样每日照镜子不是孤“相”自赏而是自怜了。她埋怨父母把不良的基因遗传给了自己,让自己无“脸”见人。为此,心中总升起一阵阵的惆怅……
刘婷这样的事例在青少年中并不少见。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人认识自我并急于肯定自我的人生阶段,而自己的外部形象更是他们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方面,这一点常常被成人所忽视。他们觉得自己的外貌几乎就是自我的全部象征,直接关系着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地位与尊严,因此容不得半点“差错”。于是,他们开始“吹毛求疵”地研究起自己的外貌,女孩倍加关注自己的长相、身材和皮肤,她们特别爱照镜子,不是嫌自己鼻梁太低,就是嫌自己额头太窄,对于发胖更是有一种病态的感受。而男孩经常忧虑不安的,是他们认为自己的身材不够高大,脸上长疱及体重超重等。尤其是他们把身材高大与男子汉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所以身材矮小的男孩常常有着强烈的自卑感。这一切都是青春期所特有的“体态意识”的烦恼,它几乎都是秘而不宣的。
美国20世纪初着名的心理学家马尔兹曾指出:青少年对外表所产生的烦恼,其心理障碍大都是在脑子里存在着一种“幻想式的丑陋”。据他对美国中学的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约有90%的人对于自己的外表有所不满。这说明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外貌的“期望值”较高。特别是一部分青少年,总以一种极度挑剔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外貌,把自己身上的一点“丑”加以无限地夸大。
人在相貌的问题上,极易受自我暗示的影响。如果你以挑剔的目光先假定了某一部位有点不对劲,以后就会越看越不对劲,如此将形成不良的自我暗示。李芳是个上高三的女孩,刚上初中时她隐隐地觉得自己的鼻子有点“扁”(实际上相当正常),从此她的鼻子就开始不得安宁了。每天一有空就要照照鼻子,越照越觉得自己的鼻子有“问题”。于是她自我发明了简易的“隆鼻术”——用手反复地捏鼻子,她是上课捏、下课也捏,就这样整整捏了6年。结果本来一个挺美的小姑娘被捏得鼻子不是“鼻子”——捏得发肿发炎了。
确立良好的“自我意向”,是拥有健康心理和快乐生活的关键。因此对外貌不妨坦然地自我悦纳,即以积极、赞赏的态度来接受自己的外在形象,并设法消除各种附加于上的“不良信息”,做到不听、不信、不制造。一句话,不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只有在心理上承认和接受了自己的“自然条件”,才能进一步地美化自己、喜欢自己,让自己透出生机勃勃的青春美来。每一个正为自己的外貌而苦恼的少男少女,都请记住本文的标题:“别跟自己的长相过不去!”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