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要敢对同性示爱说不
她俩有性行为却不是同性恋
“19岁的女孩小诺高中时曾和一个女孩很好,女孩要求她做‘男朋友’,并以死相求,小诺无奈下答应了,后来两人发生了性行为……上大学后,女孩竟找了真正的男朋友,小诺却陷入女孩的感情中无法自拔……”她们是同性恋吗?
不是!徐军说,她俩这种情况叫觊觎。在这种环境中产生同性的亲密行为,源自于两个人的没有安全感。在单性群体中,有同性情节者比较多,实际上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同性恋。“这种行为很有意思的是,后来小诺反而陷得很深。小诺是一种同情代替了情感,本能上要保护那个女孩,在保护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慢慢地陷下去了,实际上根本不是同性恋。”徐军说,经常与咨询者交流,发现他们同性之间有些真正有性行为的,也不是同性恋。到目前为止,徐军接触的关于同性恋的咨询接近150例,但真正的只有2例。
敢于对同性示爱说“不”
现在有些青春期的人把同性恋当做一种时尚,其实是一种“炫耀”。徐军说,有的人根本就不是同性恋,他们通过网聊后跟别人见面,发生性的行为就是需要钱;更多的一部分人是有一个错觉,看见某人是同性恋,长得很帅,很酷,我也要跟风,这叫影响效应,好像80、90后特别喜欢这种。
徐军:青春期网友,遇到同性对你示爱一定要说“不”!而且要有行动表示“不”,想办法告诉对方你不是这样的人,不要把你当成他的目标。有一些方式值得借鉴,同性赤裸裸向你表白时,你想不伤害别人,也不想自己受伤害,就要敬而远之。“有时候我们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慢慢会被别人同化,因为你是同情他,非常希望他不要走这条路,但这时你可能慢慢进入了这个角色。”徐军说,不要轻易贴“同性恋”标签,在不确定的时候要找心理咨询师咨询。
同性恋后天影响很大
同性恋与后天的成长有很大的关系,包括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以及不良事件对人的刺激等。徐军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如果什么事都按程序编好,让孩子做什么、学什么,这样小孩子长大以后,会依赖,会给自己找很多借口,会没有责任感。往往他们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人和自己交流,会寂寞,会需要向人倾诉,这时突然有人对他很好,双方产生感情认同,就很容易朝同性恋发展。
徐军说,“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是单一性别,都是男孩,那么其中有一个男孩子会比较特别;同样,都是女孩子,那当中有一个一定很强悍。这源于一种社会的认同,会觉得父母喜欢女孩,我朝女孩方面发展会得到父母的赞美、理解和宠爱,逐渐地孩子个性就发生变化。”徐军建议家长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的性别观念。
-
关于高考后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知道又到了令学生紧张令家长更紧张的阶段,高考来临,想必家长比孩子更紧张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那么小编想告诉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
如何判断儿童心理不健康现在每个家庭里面都是有一个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会特别的爱护宝宝,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别的溺爱宝宝,生
-
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现,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影响,阻碍自己的一些绊脚石了,所以会出现
-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拖延症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拖延症,做事比较邋遢,而且,喜欢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脱盐症的出现,有效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无论表面形式是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