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信 不要总说“别人家的好”
我们在生活当中常常会说别人家的好,好像一切都是别人家的完美于自己家的,但其实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与别人的身上,其实我们身边的东西也不见得比别人家的差,我们要做的就是更好的做好自己。
案例:63岁的朱先生最近很苦恼,因为老伴牛女士动不动就拿他跟别人比,比如王老太的老伴退休金上万、张奶奶的老伴特别会疼人。一旦有比不过的地方,她就会一个劲地数落朱先生,经常引发争吵。过年期间,老伴更是变本加厉。有小辈来家拜年,她就好奇地问人家房子多大,孩子成绩咋样。客人刚走,她就开始数落自己的孩子们,最后子女们忍无可忍,陆续愤愤离家。朱先生很头疼,子女能躲出去,自己又能往哪里躲呢?老伴总看着“别人家的”好,简直就是得了“攀比症”。这日子可咋过!
分析与建议:牛女士的攀比心可能源于退休后的“无用感”,为了寻找内在满足,填补恐慌和寂寞而四处比较。如今社会,攀比无处不在,折射出人们对生存现状的焦虑。多数人的目标仿佛就是追求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有出息的孩子。攀比者在自己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把希望寄托在亲密的人身上,像牛女士一样,陷入不停比较、争胜的境地。因为自己的亲人比不过其他人,进而将失落感转化为抱怨和数落,强加到他们身上。
正所谓“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没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身上。攀比永无止境,不妨常常告诫自己要知足常乐,减少不切实际的目标,把握好当下拥有的东西,过好自己的生活。老人要把注意力放在充实个人生活上,如下棋、养花、练书法等。不要苛求老伴,以免伤了这个陪你携手一生的人。
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特点,我们真的没有必要跟别人相比较,我们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的把握自己拥有的东西,而不是去羡慕别人的东西,这样才会让你自己变得开心起来,让你生活更加的健康。
-
有的行为就别说自己很成熟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性格其实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别的开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别的腼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然
-
心理医生父亲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家长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询师是如何教导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从一篇心理咨询
-
什么性格会诱发身体疾患呢自身拥有良好的性格,为之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利于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与人有很大差异,特别是身
-
心理素质过硬的孩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教育出来的小孩也会完全不一样。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培养与塑造也会起到不可估
-
好的亲子关系就是看见孩子和认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亲子教育?有人说,好的亲子关系其实是一场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亲子关系其实就是看见孩子和认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