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理频道 > 爱孩子 > 性格塑造

大学生应该学会的几种心理调试方法

大学生应该学会的几种心理调试方法

近几年,大学生因为心理因素而制造出的悲剧层出不穷,这让家长和整个社会都为之担忧,我们提醒在校的大学生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学习一些正确有效的心理调试方法。

1月11日,石家庄一名“厌世”大学生,自闹市区的30层高楼跳楼自杀的消息。一个年仅23岁,眼看就要毕业的学子,留下求职简历、各种证书和一封遗书,就放弃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在无限叹惋之余,再一次引发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现实生活中,必须正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得当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必要的自我心理调适,使每个莘莘学子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诱因

学习与生活压力大 多数大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压力,如果学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出现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目前,全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相当多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且不懂得如何去化解。

情感困惑和危机 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量个案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独生子女教育不当 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主体,对他们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诱因。

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该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间,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

与人交际困难 现代大学生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技巧与原则。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即一些大学生热衷于将网络当成排遣对象。但这种虚拟的宣泄方式同时也带来了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种种副作用,医学诊断称之为“网络性心理障碍”。

家庭及环境的影响 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

严峻的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随之产生。

对策

营造温馨氛围 创造一种和谐学习生活环境,师生之间团结友爱,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同学的良师益友,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大学生入学后,可以通过报告、座谈等活动,告知可能遇到的困难、出现问题,让学生有个思想准备。多组织有益、健康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同时,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